华北“旱码头”——周村古商城

老童

<p class="ql-block">位于山东淄博的周村古商城,始建于明未清初,清中叶已成为山东商业中心,其规模甚至超过济南。乾隆下江南路过时曾题字为“天下第一村”。</p><p class="ql-block">1904年,周村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旱码头”。</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只见街道两旁青砖黛瓦的老商舖建筑基本保持完好。</p> <p class="ql-block">许多店舖仍然使用着如“瑞蚨祥”、“义盛永”、“逸品轩”、“成兴顺”等古色古香的店名招牌。</p> <p class="ql-block">淄博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丝绸产地,周村的工商业也是从丝绸布匹的织造印染起家的。</p><p class="ql-block">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蚨祥绸缎商行。</p> <p class="ql-block">瑞蚨祥创始于请同治年间,起初只经营土布。传到孟𨿅川一代时开始经营绫罗绸缎和皮货等高档商品。</p><p class="ql-block">孟雒川是“亚圣”孟子的后裔,奉行“见利思义,为富重仁”的儒家传统,并且实施把股权同经营权分开的经营模式,对员工实行股权激励,生意越做越大。在华北许多城市开设了瑞蚨祥连锁店。</p> <p class="ql-block">他们秉承儒家诚信至上的原则,使用比一般商家多放一寸的良心尺。</p><p class="ql-block">1900年庚子国难,开设在北京大栅栏大街的瑞蚨祥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孟雒川宣布:在所有票据都被烧毁的情况下,瑞蚨祥欠客户的钱款一文不少全部偿还;客户欠瑞蚨祥的钱款则一笔勾销。其宽厚待人的精神深得人们的称赞。</p> <p class="ql-block">周村恪守传统文化的同时并不保守。成为对外开放商埠后,美国领事馆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美孚石油、三五牌香烟都设了代办处。</p> <p class="ql-block">商业的发达,当然离不开金融票号业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道光年间东来升绸布庄旧址,前些年按照东来升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大染坊》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在旱码头牌坊边,有一块“今日无税”碑。据说这是清朝初年当过刑部尚书的本地人李化熙所立。他为了减轻周村商户的负担,自已出钱为周村商户交纳市税,而且子孙后代连续两百多年为商户交税,使周村成了一个免税区,为周村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有人把周村繁华的原因上溯到齐国文化。齐相管仲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僻举,则民留处。同时主张轻徭薄赋,减轻民众的负担。看来管仲的经济思想还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齐文化孕育了周村古商城的说法不无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