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2025 年的春天,年过半百的我与陈老师在北京的画家村重逢。陈老师是我儿时的书法启蒙老师,在我心中,他更是我一生的恩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溯往昔,我四五岁的时候,家中没有电视、游戏机,更没有手机和无线网络。大人上班后,我常常被独自锁在家中。百无聊赖之际,我偶然翻出一支毛笔,便用它蘸着罐头瓶里的水,在红砖地面上照着《毛主席语录》涂画。那时我还不识字,也不懂自己写的是什么,只是一个房间接着一个房间地写,等前面房间地面干了,就又折返回去再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下班回家,见地面格外干净,我迫不及待地跟她分享这个好玩的 “新发现”。母亲很支持我,不仅给我带回了字帖和墨汁,还把不用的考试卷带回家,让我在背面练习书写。没有老师指导,我只能自己摸索,进步十分缓慢。直到我遇见了陈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问我要写啥?我说好久不见</p> <p class="ql-block"> 记忆的卷轴缓缓展开,墨香氤氲间,我与陈澧波先生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铺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与陈澧波先生的相识,源于新疆那段难忘的岁月。那时,我不过是个 10 岁的懵懂孩童,而陈老师,正值 20 岁的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地踏上了新疆这片土地。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好在我身为学校教师的母亲慧眼识珠,发现他画画颇有天赋,便将他推荐到学校担任美术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陈老师给我教我的第一本字帖柳公权《玄秘塔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次,陈老师来我家吃饭,偶然间发现我对书法的热爱,以及我在临帖过程中苦苦探索的模样。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既可以教我书法,又能借助我的力量督促自己按时起床。要知道,那时年轻的他,也有着爱睡懒觉的小毛病,担心因此耽误上课。于是,他让我每天早上 7 点准时去他宿舍敲门叫醒他,随后进行 1 个小时的书法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把这个方法也传承了.......教育了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如今回想起来,那场景实在令人忍俊不禁。清晨,我用力地敲打着男老师宿舍的房门,里面的老师们常常被我从睡梦中吵醒,满脸无奈地起床。那时的我年纪小,根本不懂什么男女有别,只知道听从老师的安排。有时候敲门无人回应,我就跑到窗户边,一边敲窗一边大声呼喊:“老师,起床了!” 那稚嫩又执着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在那个空旷的教师宿舍大院里显得格外响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临过柳公权之后,我临了欧阳询的《九成宫》,来个书法创作的小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和老师后面的故事,静待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