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泽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教育的征途上,我们总是怀揣着求知若渴的心,不断探寻着先进的教育经验与理念。为了汲取更多教育的智慧与力量,我们踏上了前往龙陵一中的考察之旅。昨晚,我们连夜入住龙陵县城的维也纳酒店,只为能以最佳的状态开启今天的考察之行。</b></p> 清晨赴约:边陲校园的温度与力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清晨,用过早餐后,我们便直奔龙陵县一中。县委马副书记、县教体局李局长以及龙陵一中校领导班子在校门口热情相迎,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真诚的态度,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龙陵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考察充满了期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踏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略显陈旧的校舍。岁月的痕迹在这些建筑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校园的美感。相反,陈旧的校舍仿佛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诉说着学校的过往与变迁。校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处处散发着生机与活力。课堂上书声琅琅,课间里笑语盈盈,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时光沉淀的,是历久弥新的育人初心。</b></p> 座谈交流:三色文化里的教育密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观完校园后,我们来到会议室进行座谈。座谈会上,马副书记以“三色龙陵”为引介绍了龙陵县的基本情况:绿色是北纬24°的生态馈赠,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是大自然赋予的绿色宝库;黄色是温润千年的黄玉文脉,黄玉质地温润,色彩金黄,是龙陵县的特色文化名片;红色是滇西抗战的英雄史诗,这里曾是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无数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三种色彩交织,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马副书记的介绍让我们对龙陵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龙陵一中柏校长则以“珍珠精神”“两种认同”为核心,从精神文化到教学实践、招留生策略,全景式展现边陲学校的育人格局。我不知道柏校长的具体年龄,但看上去应该快要退休了吧,当然也可能是岁月和操劳的沉淀吧,这只是我的猜测,但他眼中闪耀的教育理想,让我们看见深耕者的情怀与担当。</b></p> 深度对话:共探教育的“山溪路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交流环节中,双方围绕教育热点坦诚碰撞: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学生生涯规划,从课堂改革到家校协同,思维的火花照亮育人新路径。龙陵一中的坚守令人动容——地处边陲却锚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份执着背后,是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定力、校班子的科学引领,更是全体教师甘守深山的无私奉献。通过交流,我们不仅学到了龙陵一中的先进经验,也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次龙陵一中考察之行,让我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这次考察学到的经验和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龙陵一中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b></p> 归程有感:心灯照处,桃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龙陵一中那些被山风磨亮的窗框、被岁月浸透的黑板、被求知灼热的眼神,都在无声诠释:巷深何妨?心灯亮处,自有桃李成蹊。归程再次穿越怒江峡谷,但见两岸绝壁上的野樱已连成片片云霞——原来深山的绽放,从来不需要观众。正如龙陵教育人,以赤诚之心照亮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探寻永不停歇,我们将带着龙陵一中的启示,继续在滇西大地追寻教育之光,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合适的土壤里蓬勃生长。下一站,临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4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