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秀水,︐25云南行碎片之六

冰火两重天

<p class="ql-block">说到高原,人们脑海中本能的会出现山,很少会联想到水。可现实中的云南,不仅水多,且非常秀美。</p> <p class="ql-block">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湿润,年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其水系发达,分属六大流域:金沙江‌(长江上游),流经滇西北;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出境后流经东南亚五国;怒江‌(萨尔温江上游),以峡谷地貌闻名,最终注入安达曼海;红河(元江)‌,流经滇南后注入北部湾;南盘江‌(珠江上游)‌,最终注入南海;伊洛瓦底江‌,出境后流经缅甸,最终注入安达曼海。此外,云南还有九大高原湖泊,被称为“高原明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滇池‌(昆明),云南最大淡水湖,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洱海‌(大理),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抚仙湖‌(玉溪),中国第二深淡水湖(最深155米),蓄水量占云南九大湖泊的68%;泸沽湖‌(滇川交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透明度达12米,生态保护完好。其它几个湖分别为:程海、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p> <p class="ql-block">这次云南行玩了不少水景地,泸沽湖则是重点目的地之一。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水系,是我国第三深的淡水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共同管辖。环湖一周,确实领略了不少秀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下的蓝月谷也是云南众多美丽水景之一,其特点之一是水的颜色随阳光强弱变化,天越晴朗水越蓝,阴天则变为绿色。它是玉龙雪山冰川消融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不断汇集为山涧、溪流,最终在上游深谷之中形成了清澈的河流。因河床、台地都由灰白色大理石、石灰石碎块组成,呈一片灰白色,因此得名“白水河”。2006年玉龙雪山管委会投资开发,建设了6个景观拦砂坝,增加了水深,由于水中含有铜离子,所以呈蓝绿色。“蓝月谷″的名字,则是受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启发。</p> <p class="ql-block">从梅里雪山返回时,天气很好,便决定顺路去白水台游览。白水台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哈巴雪山北麓,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其主要成因是泉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出露后分解沉淀形成泉华,而水中的碳酸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反应,形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物,不断覆盖地面形成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白水台因碳酸盐长年累月的沉淀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故也有“仙人遗田”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中国有句老话: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集大自然鬼斧神工和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于一体的元阳梯田,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里,勤劳的哈尼族人民把水用到了极致。元阳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它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在哀牢山夹缝中,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使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耕种梯田的民族,据《尚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就在其所居之地已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300多年前)的哈尼族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定居下来并开垦大量梯田后,梯田文化就成为哈尼族的灵魂。如今,哈尼族梯田已成为著名的文化标识。</p> <p class="ql-block">有幸能够拍摄到壮美的哈尼族梯田,很欣慰,也很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