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志杰</p><p class="ql-block">文章:志杰</p> <p class="ql-block">在多哈遇见了Mina District,我把它称作米纳小镇,是一个安静、美丽、具有童话般情调的街区。据介绍是将一个弃用的老旧海港改造而成的。在海边可望见多哈现代林立的高楼,以及停泊海上的大型国际邮轮。给我的直觉就是理想之中的摄影打卡地,能不高兴吗?美中不足的是,此时段阳光过于强烈,影调难以表现,如果黄昏时来,在夕阳的加持下一切都将变得美仑美奂。摄影是一项可遇而不可求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小镇上建筑的外墙面都刷上浅色的五彩涂料,并有画师绘图。白色的、粉红色的具多;也有淡蓝、淡黄与淡绿色的,可谓色彩斑斓。有资料显示,那是马卡龙色系,这一点拨让我豁然开朗。顿时,与曾经品尝过的法式甜点马卡龙联系起来。那乒乓球大小的杏仁饼,中间夹巧克力或者奶油的高级点心就是这种色系。</p> <p class="ql-block">我在小镇上见到的马卡龙色系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式点心,而是一种流行的、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受到欢迎的尤其是年轻女性追捧的色调,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文化符号。为什么会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去查资料了。马卡龙的起源不简单,流传下来有数个版本,在难以考证的情况下,认为如下的故事比较可信:于16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美弟奇家族的凯瑟琳嫁给了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到了法国,跟随她的厨师以做出家乡的马卡龙甜点来博取凯瑟琳的欢心。后来这种甜点从宫廷传出,在法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美弟奇家族曾经是欧洲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贵族世家,出过4个教皇和2个皇后。</p> <p class="ql-block">有人问我,史料记载马卡龙的源头在佛罗伦萨,为什么都说是法式而不是意式?我认为,意大利建国比较晚,这不是主要的问题,现在佛罗伦萨是在意大利的版图内,两种说法都有根据。有资料显示,最初的马卡龙甜点是单片,后来经过法国厨师的不断改进才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譬如我们普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其源头在古印度,是阿拉伯人把它推广至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所以被称作阿拉伯数字了。</p> <p class="ql-block">如下的照片里有人物,这就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些具有马卡龙色系的建筑是在海湾地区的卡塔尔多哈,一个信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学说的阿拉伯民族对世界流行文化持开放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在米纳小镇上的参观感受是很多的,地球上生存的民族很多,所处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自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人性的共同点仍然存在,所以反映具有共性的文化被普遍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马卡龙色系统一规划的街区中,这栋房屋的木门保留和体现了阿拉伯风情。</p> <p class="ql-block">日用商品中,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特点就更明显了。</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海边有一个让我开眼的地方,就是那里的海鲜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豪华的程度从来没有见过。</p> <p class="ql-block">市场内有一个拱形的用彩色拼花玻璃组合而成的顶棚,透着蓝绿色的海洋基调,绘着海底生态的图案,在阳光下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水产品柜台用精美的马赛克贴面同样是蓝绿色的海洋基调。地坪全部由防滑彩釉瓷砖铺成。门窗的彩色花纹玻璃与墙面以及整体的室内装饰协调一致,极具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无论什么季节,室内保持恒温,体感舒适,水产保持新鲜,空气中没有腐臭味。人们可以在那里挑选购买海产品,当即送去餐馆加工品尝。服务与上海原先的铜川路海鲜市场一样,周全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那里海域出产的海鲜品种比较陌生,看不到黄鱼、带鱼、梭子蟹和各种雕鱼等。没有品尝的口福。如此漂亮干净的海鲜市场体验一把也值得。于我而言,是平生第一次见识这么豪华的“卖鱼摊头”。</p> <p class="ql-block">在行程中安排去多哈大学城参观(书上称为教育城),使我有机会看一眼卡塔尔的教育。从旅行的角度来看这与到英国体验一下剑桥相似,但是卡塔尔的教育与英国完全没有可比性,直到1952年其国土上才办起了第一所国立小学,之前仅有些私塾教育。自从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燃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各类人才的急需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时常处于滞后的状态。因为教育的状态总是要与社会的形态相适应的,再说,发展教育是需要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否则发展的条件就不具备。</p> <p class="ql-block">接触的当地人都说是“大学城”,然而从我国的大使馆网页以及正式的出版物上都称之为“教育城”,因为那里建了从幼儿园起的各类学校系统。教育城占地14平方公里,由卡塔尔教育、科学和社会发展基金会在1997年开始筹办,基金会主席是时任国家元首埃米尔的夫人姆扎担任,历经6年初步建成,至2008年全部建成。有5所美国大学在此建分校,之后加拿大、法国、荷兰、英国等国的大学也在此建分校。所摄的照片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卡塔尔分校。</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的经济发展之后对教育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把开发人力资源视为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政府的教育拨款:2002年为18亿里亚尔,2005年增至48亿里亚尔,2007年增至80亿里亚尔。最新的资料显示2024年达到了170亿里亚尔,里亚尔对人民币的汇率约在1:2,近年来卡塔尔的财政收入,每年约在500多亿美元,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占比约在20%左右,对于一个人口不到300万(已包括占比很高的外籍人口)的国家是十分可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于国家图书馆前,我猜测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初期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进入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参观,感觉就像一个大型的室内体育馆。图书上架的区域,阅览的区域足够宽敞,光线和安静都没有问题。习惯于相对封闭的阅览室读书的我,很好奇这种图书馆的布局,在如此大的空间环境里读书,我似乎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据说,是由荷兰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国家图书馆建在教育城里全方位对外开放,所有的学校师生都可享受图书馆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我边参观边想,卡塔尔需要如此规模的高等教育吗?显然,打造教育城构筑一个高等教育平台,着眼于海湾地区,目标在于形成一个文化和科技的高端层面。不仅可以让本国的年轻人在家门口上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吸引世界上优秀的学子来留学。据说,目前已经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有中国的留学生。我还关注了吸收中国学生的条件,雅思的成绩在6.5至7分,不低啊!为了吸收优秀的学生,卡塔尔的基金会还拨出经费实行奖学金制。还看见一份资料,说,在教育城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国际公民意识。这可是在一个伊斯兰信仰占主导的君主制国家里的教育观,值得探讨。</p> <p class="ql-block">教育城里的公共交通是轻轨并实行全时段全员免费。</p> <p class="ql-block">教育城中的清真寺是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伊斯兰教研究学院的一部分,对外开放。之前我只是在图册上见过,来到现场感觉十分宏伟靠近了没法见其全貌。怎么设计成这样?一直没看懂,经介绍逐渐有了点感觉。</p> <p class="ql-block">两枚朝向苍穹高高突起的斜杆是象征着清真寺的宣礼塔。举头仰望杆上好像有两个“蜘蛛人”在干清洁活,拍摄后将图像放大才看清楚,是两台自动清洁机在工作。</p> <p class="ql-block">听说,设计师是伊拉克的建筑师和书法家,前卫的建筑体上采用了传统书法的装饰之美。整座建筑的主体由五根巨大的柱子支撑,寓意代表了伊斯兰教的五功即:念、礼、课、斋、朝。我的理解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卡塔尔最后的行程安排是走访有着百年历史且保留下传统的瓦其夫集市。前往时顺路先看了一眼骆驼交易市场,骆驼耐饥、耐渴、耐寒、耐热,好像是专为沙漠而生的动物。历史上于干旱沙漠地带游牧的贝都因人,骆驼是他们最密切的伙伴。曾经听过我校生物系专门研究骆驼的专家朋友讲述骆驼的故事,深有感触。</p> <p class="ql-block">集市上有多家隼的交易所,还有专为隼治疗各种疾病的机构。沙漠中的鹰隼原来是游牧部落的一种猎鹰,现在成了大都市有钱人的宠物。隼的价格从几千里亚尔至数百万美元不等,差别极大,要看隼的原产地、血统、受训的状况等等。我们只是看了一家普通隼的交易所。如今隼成了海湾许多国家阿拉伯男人的地位和财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金手指是瓦其夫集市里的标志性雕塑。有的说源自于一部电影,有的说象征着卡塔尔的财富,都是无法考证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集市共有1500多家店铺,出售的小工艺品和纪念品虽然是当地的文化题材,例如阿拉丁神灯等等,但是大部分是来自中国浙江的义乌,那是有据可查的。</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外墙的上部,时常可见突出的树杆,无疑成了一种装饰。我早就注意到了,并请教过当地的华裔,获知历史上生活于沙漠环境的阿拉伯人盖房子,使用的木材来之不易,横梁上多余的木材都舍不得截掉,慢慢成了一种传统习惯,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文化。</p> <p class="ql-block">集市上的艺术画廊是现场作画的,题材基本涵盖了沙漠、海洋与人。绘画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瓦其夫集市的游览,夜幕已经降临,整个多哈城华灯齐放。眼前灯光下的伊斯兰文化中心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在卡塔尔没有买纪念品,沙漠、海洋与环境,骆驼、鹰隼与人,石油、天燃气与财富,知识与信仰给我留下了印象。</p> <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5年4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