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现象(旅居防城港见闻掠影之六)

深秋柿子树

<p class="ql-block">  旅居在防城港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非常多的房车现象——这种移动式的旅居生活似乎让生命流浪在飘忽不定的旅途上。</p> <p class="ql-block">  但,乐于此种生活情形的房车人却津津乐道着其中的乐趣不亦乐乎……由于每天早晚去红树林要经过西湾专门设置的房车停车场,所以司空见惯了房车的生活情形,便让我的观感由怀疑到确定和敬而远之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房车是一种集居住与出行功能于一体的特种车辆,被形象地称为“车轮上的家”——</p> <p class="ql-block">  房车具备了双重的功能属性‌:</p><p class="ql-block"> 一是兼具“房”的生活设施如:卧室厨房、卫生间与“车”的机动性,实现“旅行中生活”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二是设施配置‌:标配卧具、炉具、冰箱、空调、电视、盥洗设施等,划分为驾驶、起区和卧室区等功能区域。</p> <p class="ql-block">  房车最大的优势特点就是自由停靠‌:可驻留自然景区,例如沙滩、森林等,同时享受城市生活便利,如烹饪、沐浴等。</p> <p class="ql-block">  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增加多功能集成‌——例如:配备了水电系统、安全装置(检测器与报警器)以及娱乐设备中的卫星电视、音响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探讨房车现象的社会与文化意义‌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现象和形式起源于欧美而不是中国,显然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悖吧。当然,近多年已经开始在最多的中国人中逐渐普及而且越来越多,集中代表并且满足了一些人追求享受“慢旅行”和“浪漫”生活方式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一句话,房车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将居家舒适性与旅行自由度结合,成为现代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但是,根据与房车人简单交谈中我也发现这些人中同样有许多烦恼:</p> <p class="ql-block">  除过旅途中遭遇对驾照的苛刻要求、对改装车合法性及使用中的问题严格管理等等外,还遭遇到有些地方嫌弃式的区别对待——</p> <p class="ql-block">  这主要表现在:其他地区不像防城港这里是一个包容性真强的地方,不仅设置有专门的房车停车场;还免费的提供用水用电和专门有保洁工清理垃圾污物等等。</p> <p class="ql-block">  而其他地方完全相反。因为房车无偿占用公共资源较多,所以被限制和嫌弃在所难免,尤其是房车人群中文明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有乱扔垃圾多出现脏乱差现象,甚至还有破坏当地树木花草等等行为现象,而遭到市场市容管理苛刻的处理也在所难免等等。</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房车生活像一面镜子,在映射出不同人生的“适者生存”哲理的同时,更反映出不同人的品性审美追求与选择的适合与不适合:适合的是那些追求自由、动手能力强、对物质需求低的人;而不适合的是那些依赖城市便利、需要稳定社交圈、讨厌琐碎事务的人——</p> <p class="ql-block">  例如:适应性强的人适合房车生活。这样的心性品性都是喜欢不断追求美好的创新品性:对自然充满敬畏、对自由充满渴望、对简单生活充满自信和满足——例如:每天都是新起点,随时随地与自然美景零距离接触;逃离城市喧嚣和享受极简生活哲学;甚至还有自给自足、回归原始技能生活状态的成就掌控感。</p> <p class="ql-block">  而不适应性品性并不适合房车生活。这样的心性是求稳怕乱患得患失的品性,而且不敢遭遇挫折和不敢遇到不美好——这样的传统保守品性容易在创新挫折面前出现挣扎或者畏缩不前甚至怨天尤人;尤其对不确定的焦虑、对孤独的恐惧、对舒适的妥协常常导致半途而废。</p><p class="ql-block"> 例如:琐碎的日常维护;空间狭小压抑感积累容易抑郁;疏离人情、孤独成为常态等等等等。</p> <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既就是适应性强的房车人在开房车三年之后,也会发现自己爱的不是候鸟式的旅行,而是那种“随时可以重新开始”的勇气——我想,长期以往的疲劳感终究会压垮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喜欢总是不能稳定下来、总是要在路上风餐露宿的候鸟式移动生活的房车人亦是不可能长此以往的。如若还有那些适应性强的人愿意选择房车生活并且接受房车生活的不完美,那么,房车生活毋庸置疑的就会是一场重塑自我价值观的冒险!</p> <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对房车现象分析这么多,其实与我的“奔八”年龄和复杂心理有关。就“奔八”年龄来说,就像是跟着房车风雨飘摇在人生旅途上身不由己了,所以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而就我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来说,我喜欢创新的美好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非常抵触越来越不满足衰老的丑陋和带来的平庸与颓废,总是希望新的生机改变这种无奈——但,房车生活不仅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惧怕面对风雨飘摇的不稳定生活。</p><p class="ql-block"> 房车现象和生活的流动性,说到底不是“诗和远方”的梦幻滤镜,而是一场真实的生存游戏。它不仅放大了人的适应与不适应的优缺点,更明晰了自我内心深处的迷惑。</p><p class="ql-block"> 所以,面对现实,除过年龄健康因素外,我的审美和追求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便只能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欣赏敬佩现在的房车人生活外,自己会退避三舍并不想尝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