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人的美篇

雁荡山人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季春雅聚九山游</p><p class="ql-block"> 杨乡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红又一年, 日融草绿色连天。</p><p class="ql-block"> 莺飞燕舞声声唱, 蝶恋芳菲奏乐弦。</p><p class="ql-block"> 漫步松台听古调, 籀园史馆阅先贤。</p><p class="ql-block"> 九山十景传遗韵,几度夕阳绣锦筵。</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莺歌燕舞。罗山絮语群友第十一次雅聚,在温州古城九山河落霞潭畔举行。十三位群友先后参观了籀园教育史馆、徐宅大屋兰芬堂,中午在瓯江边麻行海鲜排档聚餐,度过了非常欢乐的半天时光。</p> <p class="ql-block">  4月15日凌晨,笔者与老伴早早起床,吃了包子,打的到了胜昔桥西堍,下车过桥步行到籀园,时值8点35分。想不到温州教育史馆为我们特地提前半个小时开馆,更想不到朱婵娟老师和汪先生更早地从永强赶来,已在园内迎候。</p> <p class="ql-block">  9点许,群友们陆续到齐,受到温州教育史馆领导董歆波、唐晓红等热烈欢迎和陪同参观。参观温州教育史馆时,美女讲解员陈文乐热情地为我们详细地解说。</p> <p class="ql-block">  籀园,前身名叫依绿园,是清代乾隆年间温州名士曾唯、曾儒璋兄弟所建,为近代温州城区十大私家花园之一。1916年,温州学界人士为纪念近代教育家孙诒让先生,集资购买了依绿园废址,兴建了籀公祠。1918年,建了两层小洋楼作藏书用的书库,后称籀园图书馆,为温州市图书馆前身。后来还续建了服膺轩和曲槛亭榭等附属建筑。因孙诒让号籀庼,故名籀园。</p> <p class="ql-block">  2006年12月,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和文化两部门商定,将籀园辟为温州教育史馆。市教育局成立了正副局长挂帅的筹建委和办公室,五位退休老同志专职筹建。笔者参与筹建的全过程,起草《布展设计方案》11稿。经过六年的共同努力,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和珍贵文物。同时,籀园整体得到修葺,翻修了籀公祠屋顶、整修加固了籀园图书馆房顶、楼板和增设上楼石阶,新建文德堂和厢廊,重启被封闭了近半个世纪的籀园大门,园内环境也进行了全面整理。温州教育史馆于1912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正式开馆,向公众开放。这是全省第一座地市级的教育史馆,全国首家全天候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地方教育史馆。</p> <p class="ql-block">  温州教育史馆,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6平方米,史馆分为五个空间:古代教育展厅(文德堂)、近代教育展厅(籀公祠)、现代教育展馆(籀园图书馆)、文献阅览室及临展厅(服膺轩)和庭院(碑廊、塑像和浮雕等)。温州教育史馆不但全方位地反映了1700余年温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还融教育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史教馆为一体,先后列为温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市师德教育基地、市区新教师培训基地、市退离休干部党员教育活动共享基地、温州市十佳博物馆。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进入籀园内,右边墙上是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题写的馆名。文德堂外的厢廊,布展温州教育概况、旧学宫图、中山书院图、重修永嘉县学碑记、平阳新修学记碑、历代进士题名等。籀公祠与籀园图书馆之间,塑立孙诒让、黄溯初、金嵘轩等温州近现代三位教育家雕塑。籀园图书馆南窗外,原有数学家之乡浮雕等。</p> <p class="ql-block">  古代教育厅,又名文德堂,进门可见孔子巨幅画像。厅内布展了万世师表、古代教育机构、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举制度、温州古代教育机构、温州古代书院、温州状元榜眼探花、温州历史名人与教育家、温州历代学官和古代温州教育大事记等。</p> <p class="ql-block">  近代教育厅设在籀公祠,门口是大幅孙诒让画像,厅内展版有新学先声、温州教会学校、教育家孙诒让、温州近代教育家、近现代名师著名学者、清末民初留学生、清末民初各县教育行政负责人、近代温州教育大事记等。</p> <p class="ql-block">  孙诒让(1848-1908),又名德涵,字仲容,晚号籀庼,瑞安人。晚清东南大儒、一代经师、朴学大师,杰出教育家、改革家。一生著作35种,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甲骨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都有卓越成就。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孙诒让是浙江近代教育先躯,放弃旧学,投身教育,兴办学堂,培养人才,以应时需。晚年倡导温处两府十六县先后兴办各类新式学堂300余所,开拓教育行政近代化,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为浙南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清史稿》《浙江通志》为他列传,温州和瑞安各地修建了籀园、籀公祠、籀公楼、怀籀亭、仲容文化馆等建筑物,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  现代教育馆设在籀园图书馆,一楼布展教育行政(教育机构、教育管理、素质教育、民办教育、教育督导、国际交流、修史编志等)和教育人物(全国荣誉称号获得者、现代名师、名教师名校长,附温籍院士等)。二楼教育机构(高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省重点示范学校、百年老校等)。前几年因故被撤,一楼布展教育外的其他内容,二楼为温州现代教育改版。图后4组10张图片为原展版。</p> <p class="ql-block">  群友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籀园和温州教育史馆后,在大门口、籀公祠和服膺轩前,请讲解员陈文乐拍了三张合影。最后,原市政协副主席、群主郑朴先生在来访接待登记簿里题词:“了解温州教育历史,振兴温州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  从籀园门口向东,沿着九山河畔胜昔桥路漫步前往徐宅大屋,路边六七株高大繁茂的榕树,尽显“胜昔榕影”的风采。走了约两百来米,右面隔河对岸有一排精致的临水长廊和一座精致的小洋楼,这就是近代实业家黄群的松台别业。因时间不夠,松台别业就不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  徐宅大屋,是徐定超旧居,简称徐宅。因正厅名兰芬堂,故用以代称徐宅。位于温州艺术学校对面,是徐定超业师陈锵于清咸丰年间建造。后来陈氏家道中落,徐宅部分典给徐定超居住。</p> <p class="ql-block">  徐宅大屋,原是三厅两院大宅,正厅兰芬堂。内有“还我读书处”书斋,悬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明代乐清画家何白书写。正门悬匾:“书礼传家。”旁联:“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情。”是仿苏州留园楠木厅东院“还我读书处”设计。徐宅最胜处是后花园,湖石花坛,精巧自然;古木婆娑,浓荫蔽日;池水清澈,鱼翔浅底;山光倒影,上下争辉。园中有池,池中有亭,匾额:“在水一方。”旁联:“层波叠影,鱼乐人欢。”目前后花园正在修葺。</p> <p class="ql-block">  徐定超(1845-1918),字超然,字班侯,永嘉枫林人,世称永嘉先生,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任京师大学堂医学馆提调兼总教习、神州医药会会长、京畿道掌印监察御史、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浙江省学务议长、温州军政分府都督等,编修《浙江通志》。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曾弹劾清朝亲贵权奸和贪官污吏多人。对浙江温州的教育颇多贡献,出资创办枫林高小、永嘉县第一高小等校。1918年1月,偕夫人从上海乘普济轮回温途经吴淞江口被英国轮船撞沉,不幸遇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参观游览了九山城濠、胜昔榕影、言籀怀梅、兰芬徐宅、松台别业等,正好占“九山十景”的一半。群友周青有感赋七绝《落霞潭边闲步》:“胜昔桥旁学府多,籀园艺校映清波。瓯中别业摇篮地,辈出人才举世歌。”</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在九山路胜昔桥边公交站,乘上小区中巴到皮坊巷站下车,步行到麻行海鲜排档,中午在这里聚餐。</p><p class="ql-block"> 小餐馆场地不大,精致清爽,一桌十三人显得非常亲密温暖。会餐菜肴十分丰盛,有清蒸膏蟹、海参鸽蛋、甲鱼蹄膀、河鳗鲍鱼、椒盐斓鰗、鱼头豆腐、对虾炖酒、盐水墨斗、红烧脚蹄、墨鱼粉丝煲等十几道海(河)鲜大菜,价格非常实惠。老同事半年未见,相聚格外亲热,频频举杯互敬,暢聊十分愉快。感谢群友赵文辉安排的中餐,感谢赵文辉和张少波两位群友带来了四种美酒:X0、茅台、30年陈老酒和十几年陈米烧。</p><p class="ql-block"> 席间,群主建议下一次雅聚定在下半年重阳时节,前往永嘉场庆贺群友陈宝迪先生九十寿诞!</p> <p class="ql-block">  雅聚后,群友周青先生赋七律诗两首,敬录于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籀园,谒近代教育先驱孙诒让先生</p><p class="ql-block"> (外一首)</p><p class="ql-block"> 周 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潭畔落霞环境静,筹资兴学国强图。</p><p class="ql-block"> 精谨笃实育才俊,训诂校勘开世途。</p><p class="ql-block">《古籀拾遗》声誉远,《契文举例》史前无。</p><p class="ql-block"> 名园旧影依然在,仰望苍榕瞻巨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徐公定超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旧居三进檐廊雅,古韵门庭舒我眸。</p><p class="ql-block"> 启智开愚民族起,高风亮节世人讴。</p><p class="ql-block"> 为官刚直性慷爽,正气清廉策善谋。</p><p class="ql-block"> 老院新妆成胜景,名随潮涌誉东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群友杨乡智再作七绝一首,盛赞胜昔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胜昔桥之声</p><p class="ql-block"> 杨乡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久弥新胜昔桥,风光明媚看今朝。</p><p class="ql-block"> 九山流水和声绕,雅士柔情尽逍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温州教育史馆领导的热情接待和生动讲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张立虎先生为这个美篇选定温州民歌《叮叮当》为背景音乐,并将抖音转变成MP3格式。演唱者是温籍浙江歌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王一山。他的歌声清脆激越,声情并茂,妙音悦耳,别具瓯韵。</p><p class="ql-block"> 感谢翁莲芬、张少波、陈贤通、赵文辉、唐晓红、陈文乐等的摄影作品为美篇添彩!</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群友赵文辉安排的中餐,感谢赵文辉和张少波两位群友的四种美酒!</p><p class="ql-block"> 祝群友们幸福安康!重阳时节再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张永坝</p><p class="ql-block">摄影:翁莲芬 张少波 陈贤通 赵文辉 </p><p class="ql-block"> 唐晓红 陈文乐 张永坝 </p><p class="ql-block">配乐:温州民歌《叮叮当》 张立虎 提供</p><p class="ql-block"> 温籍男高音歌唱家王一山 演唱</p><p class="ql-block">制作:张永坝</p><p class="ql-block">审核:郑 朴</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04.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