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建筑为何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这就与审美中的内涵及其有关了。李白曾经说过“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这说的就是审美与金钱无关。四川的农民都知道在自己的茅屋后面种上竹子。虽然他们不懂“云破月来花弄影”,但他们却知道茅屋青竹,白墙红花,悦己悦人。中国的审美传承已久,</p> <p class="ql-block"> 五千多年以前就有了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开阔壮丽的宋元山水,错落有致的明代建筑,典雅大方的清代家具。你看,每个朝代的审美特点是不是非常地明显和突出,而几百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强烈的审美意思却在今天逐渐淡薄了。</p> <p class="ql-block">视频《草堂漫步》</p> <p class="ql-block"> 众多摄影爱好者便从另一个角度去瞄准了古建筑。从而记录下了镜头里的时光交响。摄影人痴迷古建筑的多种原因:在快门的开合间,无数摄影人将镜头对准斑驳的飞檐斗拱、厚重的城墙砖石。古建筑为何能成为摄影艺术中经久不衰的主题?答案,藏在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与精神共鸣里。</p> <p class="ql-block"> 从视觉层面看,古建筑是凝固的美学诗篇。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在烟雨朦胧中晕染出水墨意境,山西古建的琉璃鸱吻在阳光下折射出神秘光芒,江南园林的月洞门框住四季更迭的画卷。这些建筑的线条、色彩与光影交织,构成天然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 比如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建筑的雄浑壮美在晨昏光影的变化中展现出不同魅力,屋檐的曲线与斗拱的层叠,形成疏密有致的视觉节奏,让摄影师能够通过构图、角度的变换,捕捉到震撼人心的画面。古建筑承载的历史记忆,是摄影创作的情感源泉。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时代的密码,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当摄影师用镜头聚焦故宫的螭首,仿佛能触摸到明清王朝的兴衰荣辱;拍摄福建土楼时,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场景在画面中浮现。古建筑不仅是物质存在,更是文明的见证者。摄影人通过镜头,将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定格,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传承,让历史的温度在影像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古建筑还为摄影人提供了心灵的栖居之所。当钢筋水泥的森林成为生活常态,古建筑营造的宁静与古朴,成为疗愈心灵的良药。在拍摄古建筑的过程中,摄影师得以暂时抽离喧嚣,沉浸在与历史对话的静谧中。</p> <p class="ql-block"> 云南沙溪古镇的古戏台,在晨雾缭绕中宛如世外桃源,摄影人在此架起相机,感受时间的缓慢流淌,用镜头记录这份难得的安宁,也在创作中完成对自我的审视与沉淀。此外,古建筑摄影还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创作挑战。光线瞬息万变,环境复杂多变,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特色,巧妙运用光影、季节与天气的变化,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表达。</p> <p class="ql-block"> 拍摄敦煌莫高窟时,既要遵循文物保护的规定,又要展现壁画的瑰丽,这就要求摄影师不断探索新的拍摄手法与角度。这种挑战激发着摄影人的创作热情,也促使他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p> <p class="ql-block"> 当摄影人的镜头对准古建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定格的不仅是砖瓦木石的具象形态,更是对文明的礼赞、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诗意栖居的永恒追寻。在未来,相信还会有无数摄影人奔赴古老的街巷楼阁,用影像延续这份跨越千年的视觉与精神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