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徽杭古道

在水一方

2025年4月19日,晨光初绽,我随律所同事一行十八人,乘车赴安徽绩溪与浙江临安之间穿越徽杭古道。 <p class="ql-block">徽杭古道是古时候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古徽州人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江经商,迫于生存,拓展生机,走出了一条条饱经风霜的经商道路,用茶叶、茧丝、粮食等运过去换布匹、日用品回来,艰难求生。</p><p class="ql-block">古道起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经江南第一关、遥遥岭、黄茅岭、下雪堂、南天凹,止于皖浙交界的临安区浙川村,全长25公里,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五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绩溪伏岭镇,用完中餐,跟着向导,进入古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踏上这条绵延二十余公里的千年商道,同事们谈笑声在山谷回荡,青石板在薄雾中泛着幽光,远处山峦如黛,恍若一幅未干的水墨画。大家的背包里塞满行囊与干粮,拿着自己携带的手杖或刚买的登山杖,敲击路面,惊起数只鸟儿掠过林梢,奏出了轻快欢乐的行军曲。</p> <p class="ql-block">从这条道上,走出的历史名人:有抗倭名臣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文豪胡适、徽商胡炳衡,他们走出山门光耀天下。</p> 行至江南第一关,石阶上的千年密码,每道凹痕,都是三百年前徽商驮队的马蹄印。史料记载,这条始建于唐、鼎盛于明清的商道,曾运输过全国四分之一的茶叶与七成徽墨。 江南第一关,位于宣城绩溪县伏岭镇逍遥岭,海拔约424米,从逍遥岭脚至关口需经台阶1400余级,此关为逍遥岭一处山嘴岩石、岩壁形成的天然关口,关门由四条天然岩石横架而成,关口磴道开凿于南宋宝祐(1253~1258年)年间,后世多有修缮,关口门楣西面刻“江南第关”,东面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1863年)人建造,邵道棠题”;关口东侧有一拱亭,重修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门额上题“履险如夷”,亭边建有二程庙,为纪念民国时因山体坍塌而遇难的徽商程灶起、程瑞湖;此关为逍遥岭古道(徽杭古道绩溪段)的重要关隘,商旅往来频繁,是徽商由徽杭古道通往杭州的必经关口。 这是逍遥谷,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结合部,山势险峻,奇石林立,将军石、顺帆石、与古道雄关险要交相辉映。 这是磨盘石,相传“磨盘石”实际上叫“梦盘石”,据记载:南宋时,绩溪大石门人胡旦夜梦徽杭古道的逍遥河有一堆盘石,第二天来看,果然有,其百思不得其解,随即沿着古道寻找梦的寓意,忽见前方古道中断,遂恍然大悟:莫不是上天托梦,望他修缮这段道路?于是立即着手筹集银两开凿修筑这段险要的古道,使得古道上下贯通。因为“梦盘石”的外形像个磨盘,加上绩溪方言“磨”和“梦”为谐音,所以久而久之就叫成“磨盘石”了。 清凉峰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区境内,与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主峰为清凉峰,海拔1787.4米,系浙西第一高峰,清凉峰保护区因此而得名,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梅花鹿及其栖息环境、珍稀濒危植物及重要生态系统。 黄茅培村(黄毛培)是徽杭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一个民宿、农庄、客栈集中的小山村,处在“正穿”徽杭古道的四分之二路程点位上,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些水和食物补给。 <p class="ql-block">这是向导,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p> 登临海拔1050米的蓝天凹,云海在脚下翻涌如浪。别以为到顶了,转角又是新高度。你看这八百级'之'字阶,古人背着百斤茶箱都能走,咱们轻装上阵怕什么?<div>蓝天凹是古道的最高处,也是古道的分水岭,通往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路口,四周青山绵绵流水潺潺,又有柔软的小草原,还有鲤鱼跃龙门、挡风岩等原始、自然、古朴的景观。<br></div>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爬涉,终于到达了晚上住宿的地方——下雪堂。晚餐高山环保菜,散养土鸡汤,举杯口子窖,谈笑间消除了下午的疲劳。 小雨后的下雪堂,抬望天空,一半山岚,一半星空,清新的空气,呼吸着负氧离子,清洗尘肺。店主和向导点燃了篝火,红彤彤的火苗,驱散了身体的疲惫和凉飕飕的寒气。晚会上,大家围坐一圈,一起做网络游戏——狼人杀、谁是卧底,进行着谎言与推理的对抗,看谁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往火堆添柴时,火星子噼啪炸响,就如角色的心跳;一轮游戏,就像穿越古道,上坡(开始)要蓄能,平路(中途)求效率,下坡(结束)防打滑。我不行,一圈没有下来,拉着同伴一起“自刎了”。 早上醒来,空气清新,伸伸腰、弯弯背、踢踢腿,又像昨天。吃罢早饭,迎着太阳,继续前行。经过上学堂、蓝天凹、一线天、南天门、入胜亭,到达浙江永来村。 <p class="ql-block">穿行古道的毛孩子,用三只脚跑完全程。</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看见彩虹🌈!</p> <p class="ql-block">两日跋涉抵达永来村时,已近中午。</p> <p class="ql-block">回望层峦,忽觉这蜿蜒古道恰似时代隐喻:既要有徽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拼搏劲头,也需茶亭施粥的利他智慧;既需正视"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生存压力,更要珍视"高低互搀扶,晴雨共蓑衣"的团队温情。</p> <p class="ql-block">回来时,老章从背包里,掏出捡来的几块带有青苔的萤石,寓意深长——古道悠长,悠长古道。</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道静卧如龙,见证着代代奋斗者的热望与坚持。当我们背着现代人的焦虑走来,却在青石板上邂逅了永恒的生命力——那藏在蹄印深处的勇气,刻在茶亭石壁的善意,写在星空下的青春誓言,终将在岁月长河里,化作滋养新时代前进的甘泉。</p> <p class="ql-block">《徽杭古道团建感怀》</p><p class="ql-block">青石蜿蜒接古痕,汗雨同销商旅魂。</p><p class="ql-block">千峰抱雾开天锁,一杖敲云叩月门。</p><p class="ql-block">茶亭旧火温新志,松根咬定岁寒根。</p><p class="ql-block">归来满袖星芒重,脚印犹沾山脊痕。</p><p class="ql-block">注:诗中"商旅魂"指代徽商精神传承,"松根咬定"化用郑板桥"咬定青山"意象,尾联"星芒"既指山间星光,亦隐喻职场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