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万里行之十四 ——和顺古镇

浮光掠影——何任伟

3月12日中午,在瑞丽独树成林景区附近勐嘎镇和谐文化村吃罢午餐,驱车离开瑞丽,前往腾冲市。 驶上G56杭瑞高速公路,一路向东北方向,在龙陵县小田坝村互通立交桥转S10保腾高速公路,行驶255公里,于 16:30抵达腾冲市和顺古镇,入住鑫缘酒店。 腾冲市,云南省直辖县级市,由保山市代管。别名“地热之乡”、“极边第一城”国境线长150公里(西面与缅甸毗邻)。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城区西南4公里,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br>  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 “和顺和谐”,由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与2002年8月5日题写。 佑啓人文牌坊,两侧匾额分别是“俗美”和“风醇”。 双虹桥。 仁里牌坊。 文治光昌牌坊,左右分别是“士和”、“民顺”。 节孝仿正面:冰清玉洁。 节孝仿背面,匾额是:臺竣懷清。 和光顺德门。 盛开的桃花。 三角梅。 春江水暖鸭先知,白鹭等水鸟又何尝不知呢? 麦苗青青菜花黄,一道小溪绕村旁。桃花盈盈枝头笑,草长莺飞正春光。 文澜壮阔牌坊。 山水田园画。 文治光昌牌坊。 和顺图书馆,门上匾额:文化泉源。<div>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和顺图书馆的建筑很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式木结构和西方建筑风格。外观朴素典雅,院内绿树成荫,宁静的环境让人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时光。整个图书馆建筑群坐落在和顺古镇的一隅,周围的景色也别具一格,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div> 和顺图书馆占地面积5577.34平方米,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设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典藏文献较为丰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 文昌宫。 和顺图书馆除海量藏书外,还展示了和顺人大量的农具、工具、日常用品等。 六百多年前,中原将士不远万里屯军和顺,三分差操,七分耕种,卫国安边的同时,将士们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播到这机边之地,农耕文化成为和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div>  在和顺不少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传统农具至今依然是不少和顺人家里的寻常之物,它们的存在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在古镇的保留着延续,与和顺的山水田园一起构成了一幅唤起大家对传统农耕岁月的记忆。 </div> 砻(音lóng),俗称檑子,由竹、木制成,是一种去稻壳的工具。 纺织机。 风车。 以上五幅图画再现了古代和顺人的生产生活场景。 蓑衣和水桶。 启华振秀。 帝眷在德。 世界雕版艺术的原生态与根——腾越神马艺术。<div>  腾越神马艺术,神马也叫甲马、神马、纸马,是中国民间进行祈福、禳灾、祭祀等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雕版印刷品的总称。</div> 立德功言。 馆藏图书简介。 一品红。 洗衣亭。<div>  楹联是:亭号洗衣称独秀,乡名和顺应无双。</div><div> 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堤修建9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div> 卖花队伍。 这衣服洗的还干净,水好。 游船和乌篷船。 翠竹水中立,绿树两岸行。 9个洗衣亭之一。 家和风清亭<div>  六百载继世诗书礼乐殖边地,廿余代传承忠孝仁义铸家风。</div>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仅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古镇古街。 晚上,在客栈隔壁的小饭店品尝云南腾冲特色美食。 <div> 大救驾,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市最出名的传统小吃之一。</div> 据传,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南明末代皇帝永历(朱由榔)皇帝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当时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找到一户农家,主人把家里认为最好的食品炒在一起,做成了由饵块、火腿、鸡蛋,青菜组合的一盘菜。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腾冲炒饵块便有了一个别名——“大救驾”。 豆稀粉,云南夏季消暑佳品,是用上好的白豌豆磨粉,经煮制成稀粥状的小吃。稀豆粉十分爽口,并有清暑热的功效。为云南部分地区特色小吃,例如:保山、腾冲、昭通、会泽、德宏、临沧、普洱等。 饵丝,是云南的特色小吃之一,主要以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饵丝的主要吃法和云南的另一特色小吃米线相似,只是饵丝与米线之间口感存在差异。米线圆滑弹爽,饵丝柔韧留香。 巨大的水车(水碓)。 李府翡翠大院。<div>  坐落于云南省腾冲市和顺镇元龙阁,成立于1998年,由李根源嫡孙李成兴创建。</div><div> 翡翠大院由腾冲人、民国元老、领导创建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的恩师李根源先生在腾冲的唯一嫡孙李成兴创建,他被誉为“腾冲第一人,云南第一人”。 </div> 李府翡翠大院位于翡翠文化厚重、 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的侨乡和顺,这里曾是丝绸古道上的商邦重镇,特色的古建风格与和顺镇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大院经理给我们介绍李府翡翠大院和其所经营的产品。<div>  这棵珍贵的桫椤树为庭院增色不少。</div> 参天古木下合影。 龙潭,和顺龙潭由地下涌泉形成,潭周边以精美石栏装饰,潭中建有石亭,潭畔有古木植物。元龙古阁临潭而建。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和顺先民修潭以敬龙。 又一个洗衣亭,梦魂五夜萦乡绪,风雨一亭动杵声。 蕉溪亭,悬挂一楹联:水舂花下碓,人在水中天。 元龙阁道观,山门匾额书有“隔凡”二字。<div>  元龙阁原为观音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乡人又在殿前兴建楼阁,取名元龙阁。后经历年修葺,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 </div> 道观依山傍水,面向龙潭,背靠青山。 野鸭湖。 背依青山的古镇前油菜花正艳。 夜色。 和顺巷。 总兵府。<div>  原系清朝从一品大员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老宅的和顺总兵府客栈,建于光绪末年,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客栈与和顺湿地毗邻,远眺是青山沃野的田园秀色,近看是野鸭白鹭翻飞的湿地风光。杨柳荷塘、浣衣村姑、顽童凫水、牛马群行,水乡美景尽收眼底。<div>  昔日统兵而来卜筑定邻只因到此安边土,</div><div> 如今易地而建新基旧料还是当年故门庭。</div></div><div> 这幅楹联是对总兵府的诠释。</div> 诰封一品振威将军第。 清代武馆官帽。 漫云废物难为用,谁说朽木不可雕。 马帮邮局。 建勋茂。 古老的锁具(锁头)。 老称。 水烟袋等烟具。 餐具。 滇商馆。<div>  得人金更要得人信,爱我货还需爱我和。</div> 人力车。 崔永元介绍和顺有一个顺口溜:罗马的钟,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德国的盆,这些东西在北京都会装在玻璃罩里,摆在博物馆里,但是在我们和顺古镇,就在街上摆着,因为太多了。 阳温墩小引:<div>  阳温墩‌是和顺古镇的古称。阳温墩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曾是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见证了漫长的历史和岁月的变迁。这里融合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和边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其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div> 餐盘和茶杯。 泰国、印度产烟盒、餐具。 马帮博物馆。 马帮博物馆,入馆甬道的拱门是两只巨大的马蹄铁,创意好。 马灯、挽具、马铃、马镫、铜锣等马帮用品。 马鞍展示。 马帮烤茶。 茶具。 马帮令旗。 古镇夜色。 古朴典雅的和顺古镇,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虽是极边之地,文化、历史却不输于内地的著名古镇,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