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牟庄社区农贸市场传统集市凭啥能“圈”住人气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毋治</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p> <p class="ql-block"> 赶集,这一古老的市井活动,如今依然在牟庄社区农贸市场大集上热闹上演。这里,人们不仅仅是在买卖物品,更是在感受那份独特的乡土气息与人间烟火味。该农贸市场集市在京沪高铁德州东站俗称“赶场”,每逢农历的1、6大集日,不同口味的询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镇上出摊、购物,将市场主街堵得水泄不通。在集市上,摊点儿一个挨着一个,种子秧苗、粮食蔬果、工具农具、小吃副食、日用百货,各种农产品和小百货琳琅满目,沾着泥土带着露水的瓜果蔬菜、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糕点小吃、五颜六色便宜实惠的服装鞋帽……不仅唤来了十里八乡的村民,还引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作为摊位数量多、规模大的集市,承载了许许多多人的乡土记忆。大集上各色生鲜瓜果小吃琳琅满目,砂糖橘、玉米饼子、馓子、烤牌、年糕、甘蔗、酱香饼、馄饨等美食应有尽有,绝对没有人能空手走出大集。赶集,聚起来的是烟火气息,摊开来的是琐碎平凡,漫步集市,身旁是人潮拥挤,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知不觉就会被集市上的热闹喧嚣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记者走进了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牟庄社区农贸市场大集上看到,清晨时分,集市上已是熙熙攘攘,商户们纷纷带着各自的货品前来摆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空间较大的街道间,吆喝声此起彼伏,生活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攒动人流中不乏年轻人,为这个古老的集市增添了浓厚的“烟火气”。走进集市,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型的商品世界。柴米油盐、新鲜的时令果蔬、各式各样的农业用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若干家摊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规范的管理使得集市秩序井然。顾客们忙着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而摊贩们的叫卖声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不仅传递着乡情与水土的气息,更彰显了人们生活的富足与幸福。一位摆摊的摊主感慨地对记者道:“今天赶集的人真多啊!我每次赶集都会来,这里的商品非常齐全。”赶集,这一传统习俗,对一些人而言,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展示手艺、交流技艺的绝佳平台。定期的集市活动,不仅为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为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自产自销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样的集市,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更鼓起了村民的腰包。</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是诱人的生熟荤腥,这里应有尽有。集市上有各类新鲜农产品和特产,商贩们热情地招揽着过往的客人,仿佛一幅热烈十足的烟火气画卷正徐徐展开。其中,牛奶脆沙瓤的大红西瓜、活蹦乱跳的海鲜、爽滑Q弹的凉皮等,无不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水饺入锅,热气蒸腾,过往群众人手一只碗等候品尝水饺。“别着急,慢慢等,大家都有份。”一位厨师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笑呵呵地对等候的群众说。仔细观察,锅里的饺子有白色的还有彩色的,原来既有素馅还有肉馅,可以满足大家的不同口味。刚出锅的糖糕、油炸糕,果子、包子、馒头、水煎包、糖葫芦、梨、苹果、糖块、糕点、烤鸡、糖糕烧饼、焦黄酥脆的烧饼,热腾腾的羊肉汤……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赶集的人群一拨接着一拨。人生最真实的幸福,其实就是柴米油盐的充实,是朝朝暮暮的烟火气息。此外,还有整整齐齐的锅碗瓢盆、色泽鲜艳的衣服、精心编制的古老草帽以及刚从地里摘下的自家蔬菜等,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这里,总有一处场景,能够唤起您儿时的记忆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赶大集,对于一些人来说,并非仅仅在于购物的结果,更在于那“赶”的过程本身。花钱不多却能品尝到地道的卷饼凉菜,人们最爱的是那份热闹与繁华,以及地道美食带来的满足。远在他乡的牟庄村人们,是否更加思念家乡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大集?牟庄社区农贸市场大集上承载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日常仪式感,它让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变得与众不同,赋予了周围人们一种特别的仪式感。这正是牟庄社区农贸市场大集上的独特魅力所在。牟庄社区农贸市场大集上,不仅是烟火的汇聚,更是生活的摊开。在这里,人们可以寻找到那份深深的乡愁,而大崎镇通过打造这样的集市,不仅填补了镇政府周边无交易市场的空白,更为众多个体小商贩和群众提供了一个集中的交易和交流平台。这样的举措,无疑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集市历史悠久。在《周礼·地官司徒·司市》中有这样的记载:“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价,以质剂结信而止讼,以贾民禁伪而除诈,以刑罚禁虣而去盗……”其大意是,司市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教道经营、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按照次和叙的设置来区分地段、划分市场,按照货物的不同来分类陈列店铺而使买卖公平……到春秋战国时,集市是官市。在城市繁华地段才有,农村则没有这个待遇。《易·系辞》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里面所说的“市”,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集市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汉朝时期,集市则更加的发达,但仍然存在于城市。东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夜市,在许慎的《后汉书·孔奋传》中记载:一日四合。指的就是早市、大市、夕市、夜市。集市真正从城市走向乡村,是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的。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草市”。到了六朝时,出现了专门的官职叫“草市尉”,这说明已经有专门的官员去管理市场了。</p> <p class="ql-block">从唐朝到宋明以后,集市贸易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经济水平和集市贸易空前发达,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在《负薪行》中写道:“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宋朝时,集市贸易达到了巅峰,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集市贸易都已经遍地开花。早市、中市、夜市都非常繁华,这与现代的集市已经非常相似,几乎是昼夜营业了。从周朝最初的以物换物,到魏晋时期乡村集市的雏形,再从唐宋时期的繁华,到现代集市的重振旗鼓,一代又一代人见证了集市贸易的发展历程。 </p> <p class="ql-block"> 牟庄社区农贸市场大集上特色的传统主题大集吸引着不同兴趣圈层的消费群体,成为都市一道亮丽风景线。赶集不仅为了购物,更为体验一种轻松的状态,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赶大集有一种独特的氛围感,接地气聚人气。拥挤的人群、吆喝的摊主、有趣的民俗……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不同于商业中心的独特气息,满足城市人群的情感体验。相较于城市的大型商场,市集具有较为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由于门槛较低,个体工商户可以广泛参与,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从而实现“小市集”与“大商圈”的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人: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