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的天气,实属异常,即便早已习惯了没有春天,却仍然无法接受晨起还需棉衣御寒,午后温度飙升,阳光刺眼,身着短袖仍然汗涌不止的升腾与落差,间或再许你一场黄沙盖地辅天,能做的,怕只有紧闭门窗,静于桌前,听风,等雨,待清朗。<br> 十天的培训,完美地错过了校园的花期,再见时,只剩下一树紫藤还在颤巍巍的坚挺,终也没熬过一夜大风,星星点点的紫色花蕾,在风中飞舞,与打扫卫生的学生上演我飞你追的游戏,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看眼持续飘散的落花,无奈转身回到教室开始晨读。能降落这般恣意的,怕也只能是一阵清雨。我们期待的,更多是那雨后的满目苍翠。 <p class="ql-block"> 四月份,把大半个月的阅读时光,都献给了这个可恨可悲可怜的北宋皇帝。看完祝勇老师的《在故宫寻找宋徽宗》,觉得不过瘾,再找到伊沛霞教授所写的《宋徽宗》,这部兼具学术高度与叙事角度的长篇著作,更加全面、细致地还原了宋徽宗真实的生命历程。</p><p class="ql-block"> 伊沛霞教授是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她的《宋徽宗》是学术传记,而祝勇老师的“寻找”系列则是以散文的笔法追求自由的表达,更侧重于展示这位文艺皇帝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人生。两者相通着读,有理论的骨感,更有在高超的艺术能量渲染下的勃勃生机和起伏跌宕。于是阅读和理解有了血肉,有了穿透力,有了想进一步细致、全面、深入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假如说唐代文人在历史中的光亮是以个性的闪耀为特征的,那么宋代士人则是以整体的意志豪迈出场的。是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辛弃疾,个个书法雅致,绘画灵秀,文采磅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史学家,更进入了宋代的最高决策层,谋求与皇帝“同治天下”,试图用儒家标准,对桀骜不驯的皇权进行制约。“文强武弱”造就了这个时代文化艺术的蓬勃生长,也成就了理想与现实发生不可调和的碰撞后,宋代理学近乎病态的“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思路”,这种完美主义的绝对化造就了两个极端,一种是极端的道德完美主义,通体刚强,百毒不侵;另一种是从不用道德束缚自己的实用主义,小善不可为,便跪作大恶。比如:皇帝需要什么,立场便是什么的蔡京,比如照单全收,只顾销魂,全无忠孝礼义廉耻的王伦,连那父被掳为囚,妻沦为奴却自顾六根清净,幸福指数只升不降的南宋高宗赵构更如是,包括宋徽宗,初期也有过励精图治,也有过任人唯贤,但终没抵过心底里的欲望和毫无节制的放纵,最终成为国亡被俘受辱而死的千古昏君。</p><p class="ql-block"> 这都是宋太祖建国之初,以防己之心防世间万物种下的“因”与“恶果”。历史不容细看,想那在徽宗几百年后的朱重八,何等威武,何等聪明,何等韬略,为儿子谋划周全不幸儿子早逝,为孙子谋划的更加全面,一众可能对其统治不利的假想敌全部在他上位之前处理得干干净净,却唯一漏掉了自己三观与认知中,最不可能谋反的儿子朱棣,于是朱允文将无可派,人无可用,城无可守,最终落得个不知所终的下场。所以说,人不能太聪明,太算计,算来算去最终只为把自己算进去。</p><p class="ql-block"> 再把目光转回到这位艺术皇帝身上。他没想过自己能当皇帝,所以自幼,后宫的世界便是他的世界,后宫的哲学就是他的哲学,性格阴柔婉转甚至小肚鸡肠,全无大开大合的政治气象,更像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叠石。随后很多年,花园成为他精心打造的微观宇宙,也成为他实现自己对于世界的意淫。他的瘦金体,恍若从人间仙境里长出来的植物,纤弱亦任性;他的瑞鹤图,玉宇澄清,华贵圣洁,意态悠然,极具质感;他修建寿山艮岳,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梦幻旖旎,为古代园林之集大成者;而他文辞之华美,与艮岳之美相得益彰……这浩大的工程、铺排的华丽、无边的奢靡,并没有为他和他的帝国带来期冀中的祥瑞,却为之后的衰亡以及他的悲催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因。</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再难找到像宋徽宗这样,将伟大与渺小,雄健与柔弱,光荣与耻辱,如此严丝合缝地集于一身。徽宗几百年前的后主李煜在亡国被俘受尽屈辱的经历上或能与其殊途同归,在书、画、诗词艺术成就上或能与其各领风采,但于一国万民之伤和害上,终难与其并论。</p><p class="ql-block"> 我在书末写下一段话:这是一个昏聩的极端主义者,是被皇帝一职耽误的艺术家,更是被艺术偏废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 内尔·诺丁斯教授的《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学会关心》是四月份中国教师报“21天共读计划”推荐书目,读以及跟读、共读的过程中,思考良多,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诺丁斯教授被评为当代著名关怀伦理学家,当代世界德育论坛的巨匠。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美国教育研究学会终身成就奖。她在对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过于依赖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术成就的批判中,提出并论证了新的教育模式,即: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关心应该主导学校课程,引导、鼓励学生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理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注各种学科知识。她并不反智,但她希望通过关心,建构起学生与世界、与万物的关系,通过关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诺丁斯教授是一种充满理想、情怀的乐观主义者,在书中她无数次提到自己的教育尝试,理论建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冲突,以及与诸多学者在理念上的分歧。但她仍然坚定地坚持教育的总目的应该是鼓励有能力、关心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健康成长。这是她作为一名温和的女性教育家,十个孩子的母亲,特有的基于人性最深刻也最温暖的思考与践行。在她的关心序列中,保全孩子的生命,教导他们拥有健康并且优雅的身体应该是父母以及老师的第一兴趣和第一责任,优雅既包括生命的美感,也涉及精神领域。教授多次强调“关系”,保持“关系”是维护教育持续发生的前提,比如我们最常与学生或者孩子进行的“对话”一事,教授的理念我理解到两个层面,一是让对话真的成为对话,这里强调的是,老师或者父母是否能够俯下身子,让对话平等发生;二是让对话成为真的对话,强调老师或者父母不预设结果,能与孩子顺畅的自然流动的交流并生成。</p><p class="ql-block"> 上周还参加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结业仪式上一位分享者的发言引发共鸣。“守住教育的人字底座,培养与AI共舞的骑行者,为无法被计算的人生留下旷野。”三句话,既表明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敏锐性和责任感,更坚守了教育人应有的使命感和育人本质。教育需要技术的推动,但技术永远无法代替教育感化、感染、引领、教化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培训回校刚好是学生下午入校时间,刚站定,一个小家伙便冲了上来:老师,我好长时间没看见您了!我笑着回答:是的,我外出学习去了。“那我可不可以给您背诵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自上学期末,我关注到七年级的几个学困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们刚刚进入初中学段,便遇到了学习能力、兴趣、习惯方面诸多问题,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大错不犯小错小断。年级多次反馈管理有难度,我决定尝试一个试验:以特别的关心和关注,来督促并引导他们不偏离航道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临近寒假,组织召开了目标学生与他们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活动,谈了现状,给了方法,最主要的是表达了学校以及我本人,希望同他们一起关注孩子,慢慢改变,健康成长的初衷和愿望。散场后,一位父亲找到我,含着眼泪说:从孩子上学开始,他被学校叫了无数次,不是批评就是指责,今天,他第一次在学校感受到了被尊敬,被关心。</p><p class="ql-block"> 开学后,我召集他们举办了一场“校长有约”,听他们谈寒假的经历、收获以及新学期的打算,最重要的是,经与他们协商,找到了一个他们均能力可及且可以长期保持的共同学习方式:每周完成几首古诗词的背诵。于是,校园里,便有了一道风景,在行走间不时地会被学生挡住,完成对他们上一周的背诵考核并确定新的背诵任务。上面提到那个孩子是其中最认真,也坚持最好的一个。或许,他们最终也无法如愿与同龄人一起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段继续求学,至少在这三年里,我愿给予他们最多的关心和关注,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慢慢长大。</p>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这是所有喜好读书人的共同节日。</p><p class="ql-block"> 全校教师共读活动的教研组分享活动还有三个组因为选书以及工作原因暂未进行,学生共读展演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拟于下周内进行。这是在去年零散的提倡、开启、推动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内涵、有展示的一次全校性读书系列活动。我始终坚定地认为,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教不出爱读书的学生。一个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阅读,教育就失去了灵魂。</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自己坚持每年不少于三十本的阅读量,每月完成一篇阅读分享,并在年终岁末定制一册美篇书给予自己奖励并纪念的第四个年头。过了那种一本书看完脑子空空什么也记不住的阶段,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延展,一篇没有什么高度、深度,但留存着自己热爱与热情温度的文稿便可以成型,我以为这便是坚持的力量。过了那种拿起书便昏昏欲睡,便觉得无趣、孤独的时光,开始习惯孤独,拥抱孤独,享受孤独!叔本华说,只要人际关系足够简单,生活也相对单调,就会对幸福感有所帮助。孤独不是空虚和无聊,读书,锻炼,既充实了内心,更提高了体能,提升了心力,我以为这便是坚持的力量。过了那种只看喜欢并让自己轻松愉悦的文学类或者历史类书籍,教育管理类,教学方法类,资源甚至运营管理类也已成为案头常客。纸质书是根本,始终喜欢那种淡淡的纸张味,更喜欢边读边批注的随性感;电子书也不拒绝,信息时代新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方便、快捷、实用、多元是谁都无法抵挡的利好。保持阅读的状态,以及享受阅读带来的,时时新的风景更重要,我以为这便是坚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花开一窗,风过长廊,世间的温柔,不过芳春染花香,鸟鸣入深巷,三分春色是桃红,七分情长笑春风。</p><p class="ql-block"> 花事次第,岁月含香,最香莫过于天地为炉文章铸道,光阴作筏典籍通津,星河垂野照幽微,甘霖润物苏槁木。</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阅读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