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四月,风景一派秀丽。2025年4月16日至19日,第五届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炎黄杯中外精英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颁奖典礼,作者作为获奖作家来到这里,一进校园,按照报到的线路驻进了校内的专家楼。</p> <p class="ql-block"> 报到之后,被组委会按排到专家主楼的210房间,这里干净舒适,整洁卫生,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 报到后,作者顾不上休息,就在这所学府里大致走了走,看了看,你还别不信,此时心中的感觉,就真的是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p> <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的这些树,据一园丁介绍说,它们都有一百二十年或一百五十年的树龄。</p> <p class="ql-block"> 校园的主门里大路两旁,宣传橱窗里展现着南师大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女师大的旧址处:</p> <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几天里,一有空闲时间,作者就在校园里参观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校墙处的月季花正在开放着。</p> <p class="ql-block"> 写给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 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领奖来到南京,</p><p class="ql-block"> 而且是在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我感到自己十分荣幸。</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所百多年的学府,</p><p class="ql-block"> 培养了先知和思想的巨擎。</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能感受到你的脉动,</p><p class="ql-block"> 能近距离地听到读书声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你是一方圣洁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你是一片广茂的森林;</p><p class="ql-block"> 你让无数学子功成名就,</p><p class="ql-block"> 你让各路大家千古流芳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身世一如你的萍踪,</p><p class="ql-block"> 让我在过去的百年里追寻。</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三江师范学堂,</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教育界都很有名。</p><p class="ql-block"> 后成为国立东南大学,</p><p class="ql-block"> 又与金陵女子大学合并;</p><p class="ql-block"> 八四年改为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九六年进入国家211工程。</p><p class="ql-block"> 就是钟山这方热土,</p><p class="ql-block"> 孕育出了长江畔最初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你办校的特色十分鲜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百二十多年以后,</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座学府看你的尊容。</p><p class="ql-block"> 你似一位学者、长者、先师,</p><p class="ql-block"> 你在此站成了一种境界,</p><p class="ql-block"> 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p><p class="ql-block"> 你在此成为了一种高度,</p><p class="ql-block"> 形成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校训。</p><p class="ql-block"> 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p class="ql-block"> 塑造出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代代南师人的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形成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9日写于</p><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专家楼</p> <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于公元一九九四年创建德風园·树立孔子像,以光大民族文化,弘扬师范传统。园称德风,典出《论语·顏渊》“君子之德风”,意在播行德教,化育人材。园中南山,取名东山,典出《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寓高瞻远瞩、志在天下之意。池上有台,名清波台,用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意。德风园朗映南山之晴光,遥接西山之爽气,曲径奇石,平台镜沼,为广大师生陶冶情操、进德修业提供良好环境,亦为东方最美校园增添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4月19日上午,大赛组委会又特意组织获奖作家、诗人参观了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我国东方这所名校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的白色绣球花树正在盛开,仿仿是在迎接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作者就餐前与四川唐振才作家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大赛组委会为各桌敬酒)</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