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月湖景区

明月清泉

<p class="ql-block">  天一阁·月湖景区由天一阁博物馆与月湖两大景区组成,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湖色书香传承着雨城千年的历史和文脉。核心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50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月湖水城面积9公顷,古称西湖,亦曾称鉴湖,历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浙东邹鲁”的美誉。月湖初辟于唐贞观年间(627—649) ,形成于唐太和七年(833)。北宋庆历七年(1047) ,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于月湖延聘名儒“庆历五先生”,四明学风为之一振,浙东学术自此萌芽。元祐年间(1086—1094) ,知州刘淑、刘理相继大修月湖,形成“十洲”胜景。政和七年(1117),知州楼异于月湖建高丽使行馆,月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灿烂明珠。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明州接近京畿,宗室能臣相继来此主政。在“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史氏家族经营下,月湖诗社林立,书院、藏书楼次第矗起。“淳熙四先生” 讲学月湖,形成“四明学派”,浙东学术步入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 ,月湖西岸,兵部右侍郎范钦建成天一阁。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傲然屹立四百五十余载,书香文脉不绝。明清之间,浙东学术更为辉煌,月湖形成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之——浙东学派。浙东学派创始人、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在月湖边讲学,广收弟子,生活于月湖岸畔的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成为浙东学派重要代表。浙东学派重气节、主性情,其时月湖成为浙东遗民诗人慷慨悲歌之地。浙东学派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使中国第一商帮——宁波帮横空出世;“经世致用”的理念,更使宁波成为著名的“院士之乡”。</p><p class="ql-block"> 古城悠悠,历史迤逦而行。今天,天一阁·月湖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将进一步提升 “书香宁波”和“诗画浙江”的内涵,使我们今后多了一个可为之执着守望的精神家园。</p> 西大门<div>  天一阁博物馆主入口。正面“南国书城”匾额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1962年所书。外侧对联由著名版本目录学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用钟鼎文写成。上联:天一遗型源长垂远,下联: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内侧对联由郭沫若先生1962年所书,上联:好事流芳千古,下联:良书播惠九州。<br></div> 西大门 晾晒藏书<div>  晾晒藏书是天一阁一项传统的古籍保护措施,每年伏季到来时,将藏书从柜中取出,通风晾晒,除去虫子及虫卵,可以有效地防止书籍发霉和虫啮。<br></div> 东明草堂<div>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br></div> 司马第<div>  在古代,司马掌管军政与军赋,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因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为掌管军政的官员,所以其府第人称司马第。司马第台门、耳房系1996年恢复重建。<br></div>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p class="ql-block">水北阁</p><p class="ql-block"> 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p><p class="ql-block"> 1993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政府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1999年开始,成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p><p class="ql-block">手机摄于2025.04.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