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山中学为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提升工程,在榜样引领系列(二),给大家推介的是:全国最美教师——张莎莎,一名扎根家乡投身教育的公费师范生。</p><p class="ql-block">张莎莎说:“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就要努力为家乡学子筑起一道攀登梦想的阶梯。”张莎莎老师每每看到学生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就仿佛看到多年前的自己,她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叮铃铃……一阵上课铃声响起,张莎莎拿起做满笔记的备课本起身向教室走去,踏出的每一步轻盈而坚实。</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位有着教育情怀的人,怎能干不好工作,怎能不成为我们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我在家乡这贫困地区长大,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年轻教师!”10年前,大学毕业的张莎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回到家乡,扎根在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陕西省安康中学。</p><p class="ql-block">10年里,张莎莎先后被授予省、市“教学能手”称号,获得“模范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无悔”和“感恩”是她从教10年来,和学生们聊得最多的话题。</p><p class="ql-block">张莎莎这样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优秀教师,理应成为我们佛山中学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她的引领,会让佛中人,变得更好,更优秀!</p> <p class="ql-block">安康“镁铝”老师——张莎莎</p><p class="ql-block">这位被孩子们称为“镁铝老师”的张莎莎,已从教十年,对她来说,“十年如一日”,用学习者的心态,奋战在教学一线,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张莎莎需要面对学生们学业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她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课间休息被学生提问占满,这已是教师张莎莎的日常。</p><p class="ql-block">精心准备化学实验,耐心解析每一个方程式,让学生吃透每一个化学知识点,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张莎莎说,非常喜欢孩子们叫她“镁铝老师”,因为镁金属非常活泼,非常像她作为青年教师要给孩子们传达一种活泼向上的状态,活泼的铝,虽然表面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膜,但它仍然守着内心的单质铝,就像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p> <p class="ql-block"> 全国最美教师”张莎莎:</p><p class="ql-block"> 风雨兼程为追梦 玉汝于成绽芳华</p><p class="ql-block">(一)筑梦、逐梦</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可你知道,梦想会有多大的力量吗?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梦想”就是“想想”,谈不上什么力量,但是,对于有些人,梦想,一旦扎根,成为一种信念,那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支撑你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筑梦、逐梦。</p><p class="ql-block">对于张莎莎而言,14岁那年,要做一名老师的梦想就如同一粒种子,播种在心中。1987年,张莎莎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对她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女娃娃,备点嫁妆,找个好人家嫁了就好。”可她从没有这样认为,一心想要努力读书成才,将来可以为辛劳的父母撑起一片天。</p><p class="ql-block">14岁那年,命运像是和她开了个玩笑,支撑全家生计的父亲突然患病,身体每况愈下,母亲白天带着生病的父亲求医问诊,晚上常常暗自啜泣,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因为父亲的病更加困难,她也因为家庭的窘境差点辍学。后来是她的老师奔走劝说,帮忙想办法,找政策,动员捐款,最终才帮助她们家度过了难关,让她在绝望中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那时起,“我也要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便在心中燃起。直到多年以后,她仍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如果不是老师,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p><p class="ql-block">后来,张莎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陕西省安康中学,她的这个梦想便深深地扎根于心里。</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她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学上,他们总是兢兢业业,踏实奋进。对待学生,他们总是处处关心,默默付出。在这里,她也看到了无数的学子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关怀下,刻苦学习、奋力拼搏,最终步入成功之路。</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她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她常常感恩自己的母校,感恩自己的老师。经过了三年刻苦努力的高中学习之后,她真切的感受到了梦想促人奋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终于感受到了梦想是那样的真切。2008年7月,她被陕西师范大学提前批师范专业录取,正式踏上了公费师范生之路。这不但让一直被学费困扰的她找到了希望,更是让她可以真切的触摸到自己的梦想,可以更加坚实的走在追梦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二)传承、传递</p><p class="ql-block">“梦开始的地方,是心最纯净的时刻,不掺有半点杂质,是涤荡千条万绪后剩的最为金光闪闪的部分,是值得一生坚守与追寻的最宝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2012年张莎莎大学毕业,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安康,凭借大学时的优异表现和多项荣誉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安康中学任教。她说“是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和一路支持帮助我的老师让我圆了大学之梦,我也要用自己关爱和付出帮助家乡的孩子追逐梦想。”</p><p class="ql-block">母校的领导和老师,看着自己优秀的学生又回到学校任职,非常高兴,给予了她无限的关怀和信任。当她开启教师生涯的第一天,就开始担当班主任。作为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还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而言,担任班主任是一个艰巨而艰辛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新兵,张莎莎深深地知道班主任责任大、任务重、操心多,完全是个苦差事,但是面对学校的信任、领导的重托,她没有选择退缩,她想把在内心深处的感动、感恩和温暖传递下去,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同时把当班主任作为一次磨砺锻炼自己的机会,于是,她欣然接受。</p><p class="ql-block">年轻的她如何担起德育重任?她向自己的老师学习,向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学习,向其他年轻的班主任请教。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当好班主任要理念正确、情感真挚、做法用心,更为重要的是对待学生要倾其所爱,关心关怀,呵护备至。</p><p class="ql-block">她的班上有个学生在校常常沉默寡言,不愿和别人交流和沟通。有段时间,这个孩子经常找理由请假。她放心不下,及时进行家访。原来孩子从初中开始就是一个人单独生活,原本单亲的母亲即将重新组合新的家庭,他担心从此会失去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这不禁让张莎莎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是一直在外读书,远离父母,非常渴望家庭的温暖和关心。于是常常和他交流,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他的特长和爱好,鼓励他勇担责任,鼓励他融入班级,鼓励他感恩母亲,并尝试接受新的家庭。后来,这孩子逐渐开朗起来,学习也不断进步。他在一篇周记《阿莎小姐》中写道,“感谢莎莎老师,在我将要跌落的时候拉了我一把,改变了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这让张莎莎体会到了付出的感动和爱心的力量。她常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开在心中的一朵花”, 她常常用花来形容学生,如“孤傲梅花郭瑞芸”“ 清雅菊花杨国庆”“谦逊之竹陈向东”“ 濯濯青莲王芮”“柔美蔷薇孙艺”“ 像蒲公英一样随和的李思佳”“ 像常春藤一样坚毅的陈雨东”等等。</p><p class="ql-block">她把自己当成一个养花人,把每个孩子当做开在自己心中的花,无论他们是娇贵的牡丹、是孤傲的腊梅,还是不知名的小花,她都会用爱心呵护,用细心去寻找她的花心、用爱心为她搭建成长的平台、用耐心去引导她盛开的方向、用真心去陪伴她所有的成长,以心灵滋润心灵,用真诚和理解唤醒每一个心灵。</p><p class="ql-block">她将班会编成课程,设计成为系列主题励志班会,在不同的时期,伴随着孩子成长;她组织成立许多兴趣小组,让所有的孩子能融入班级,相互探讨、研究、进步;她为学生搭设展示平台,精心组织各类主题活动,让孩子找到自信、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她会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解决他们的心中郁结;她会处处关心学生生活,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境,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她教孩子们学习知识,更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人。她会主动给差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成绩,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她也会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干净做人,严厉而苛刻。学生常常亲切地称呼她为“莎莎老师”“莎莎姐”“女神”等。她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被市教体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等。</p> <p class="ql-block">(三)潜心、笃行</p><p class="ql-block">转眼间,张莎莎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十个年头了,还记得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清秀的脸庞上还有一些稚气,她有些激动、紧张甚至有些惶恐。上课之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更改教案,一遍又一遍地请教别人,一遍又一遍地去听别人的课。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她都是这样不断学习、不断请教。</p><p class="ql-block">她说,“爱心与付出能够赢得学生的心,渊博的学识和坚实的课堂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每天晚睡早起,尽可能的利用时间吃透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研读优秀教案,结合学情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她精心书写的每一篇教案,图文并茂,丰富生动,近十年里,她的教案已有满满的二十多本。</p><p class="ql-block">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学会、掌握化学知识,她经常想方设法用生活中的普通物品给学生做实验,同时经常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一次,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弄清楚胶体的本质和性质,她反复研究了近一个周,最后设计了以面粉、碳酸饮料、豆浆、果冻等生活中常见物质为实验材料的一堂课,让学生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同时也真切的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后来,她的这堂课《纳米级之旅——揭秘胶体》在安康市化学年会上,得到与会前辈和专家的赞赏与认可。</p><p class="ql-block">她每节课都这样反复锤炼、反复优化,努力做到深入浅出、有趣有料,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趣味,学生也都非常喜欢她的化学课。</p><p class="ql-block">有一段时间,因为长期熬夜,压力大,头发一缕一缕的往下掉,容颜也显得格外憔悴,但是看到学生成绩稳步提高,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既然选择了梦想便只顾风雨兼程。正是因为这样潜心教研、用心教学,躬身笃行、深耕细作,她也终于和她的老师一样教出了包括清华、北大等许多走进名校的优秀学生。2016年,她被学校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比赛,后来在市级、省级的教学能手比赛中,她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市教体局、省教育厅评为“安康市教学能手”“陕西省教学能手”。</p> <p class="ql-block">(四)花开、升腾</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实的走好每一步,那他一定会让自己的梦想花开、升腾,赢得美丽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张莎莎走的每一步都是那样坚实。大学时,刻苦学习,努力奋进,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并在大学期间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走上教师岗位,踏实工作,勇于探索、甘于奉献,一步一步的成为了教学骨干,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对于张莎莎的每一个坚实的足迹和她不断的进步,领导是看在眼中,喜在心上,并大胆委以重任。2018年她当选为学校理科支部书记,2020年9月她又被学校任命担任2019级年级部副主任,主管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面对新的身份、新的工作,张莎莎又拿出十足的干劲,努力把每一样工作做好。</p><p class="ql-block">在抓党建方面,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及时将师生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上传到校党委,做实做好支部日常管理。通过开展推门听课、党员示范课、送教送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党员示范岗、支部班子党员带头参与赛教等系列活动,摸索出一套增强业务能力、发挥党员示范引领的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模式,将支部生活组织出深度、力度、温度,众志成城,理科党支部成功创建为安康市直教体系统示范党支部。</p><p class="ql-block">在年级管理方面,努力探索,科学管理、科学备考。她虚心向领导请教管理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中学习管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她引导各备课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探寻科学备考之路。她从不以年级领导自居,要求其他老师要做的,她总是先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她要求老师研究教学、研究高考,她会提前更加投入更加认真地研究;她要求老师勤批改、勤辅导,她会经常守在教室或办公室里辅导学生;她要求班主任坐班,她也会每天工作到夜深人静;早上跑操,她也总是陪着班主任和学生一块儿跑。为了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兼顾少数特殊情况老师,编排一张课表或监考表常常反复修改好几天。由于善于学习、方法得当,工作尽职尽责,做事公道公正,张莎莎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年级老师的一致好评,年级的教学成绩也十分突出。</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张莎莎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最美教师”称号,全国仅有10人,她是作为全国近10万公费师范生中的优秀代表获此殊荣。低调的她并没有宣扬自己,直到省市各媒体来到学校采访、中央电视台播放其事迹,学校老师才知道这个好消息。大家喜出望外,倍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五)我的未来不是梦</p><p class="ql-block">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写道:“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随着教师生涯的深入,她在真切体会到教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的同时,越来越能感觉到教育的艰辛,感受到教师的责任。</p><p class="ql-block">“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演讲中一句话,也是她现在的心声。或许当初读师范会有一定的机缘和巧合,但现在当教师、一辈子做教师却是无悔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她曾是一名公费师范生,是国家政策的受益者,她除了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努力以学识、以温情、以仁爱、以奋斗做一名有师匠追求的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还会经常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给学生推荐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鼓励优秀的学生积极报考师范专业,做乐教、适教、善教的新时代孩子的筑梦人。</p><p class="ql-block">面对未来,张莎莎格外坚定,她说她的未来不是梦,她会用昂扬的斗志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不忘初心,矢志不移。</p> <p class="ql-block">张莎莎老师身上,集中展示了广大教师爱党爱国、仁爱奉献的精神面貌,集中展现了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我们佛中人,要以张莎莎老师为榜样,力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仁爱尽责的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李长杰</p><p class="ql-block">审 核:李长杰</p><p class="ql-block">复 审:王继彬</p><p class="ql-block">终 审:张灿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