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2025年04月06日 <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情侣路与梅华路交汇处的文化公园东南角,面朝情侣路,东临香炉湾,与野狸岛隔海相望。2010年4月28日,珠海大剧院动工,2017年元旦起,珠海市大剧院对外开放,市民游客尽享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话剧、交响乐、戏曲等高雅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建设用地为填海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所建在海岛上的大剧院。珠海歌剧院包括大、小两座剧场,就像是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建筑物最大高度90米,大剧场可容纳1600人,小剧场可容纳550人。</p> <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结合花钵等小品,种植多种花卉以加强装饰效果,在整体的景观用地上,绿地景观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然后是建筑景观和公共设施景观。珠海大剧院结合现代的声光电等技术,在夜晚更能突出大剧院的城市景观特征。</p> <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在2009年由珠海巿政府向全球征集建筑设计方案,吸引了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和国家体育馆“鸟巢”设计师在内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国三十余家设计机构以及国内设计大师的竞标。最终,陈可石教授和中营都市设计团队提出的“日月贝”方案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设计灵感源自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这个爱与美的女神就是从贝壳里诞生的。珠海大剧院作为艺术气息浓厚的大剧院,需要将建筑物和景观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整个歌剧院设计过程中贯串了“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设计理念。诠释的是珠海拥抱海洋文明、富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精神特质,塑造了一双巨型贝壳从海面升起的意象,故被称为“日月贝”。</p> <p class="ql-block">大、小贝壳按照100年的使用年限设计施工,每平方米可承受90千克的风压,相当于可以抵抗12级的台风。在抗地震方面,抗震烈度为8度。“日月贝”外型薄壁大曲面施工,全部采用最先进的三维建模BIM技术。大贝壳总用钢量约1万吨,其钢结构作为仿生建筑,构件特点为弧形,所有环向杆件都为弯扭,异型构件的比例达到了80%。</p> <p class="ql-block">“日月贝”的钢结构截面尺寸小、板薄,加工精度控制难度更大,若是同等大小的一般钢结构,两三个月就可完成,但大、小贝壳的施工用了400多天,弧形的外墙只能通过一次次的精确分段浇筑来实现。在大弧度的曲面上,珠海歌剧院的设计结合现代声光电等新技术照明,能让建筑在夜晚呈现美轮美奂的景观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