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早从北京南站登上火车南下,望着窗外飞驰向后掠过去的美景,心里头记忆起以前的乘火车经历就象拉洋片一样,一一闪现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见到火车并乘坐,是1974年夏,从福州到南平。那时候我才是13岁的少年,第一次从福鼎老家出远门,到建阳参加全省小学生篮球比赛。我们城关一小男队和城关二小女队,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县、全地区的比赛中分别斩获男女队冠军,最后分别代表宁德地区队赴建阳参加全省小学生篮球比赛。我们全体12名男队员在谢贤明校长和倪秀震老师带领下,由福鼎乘长途汽车赴省城福州转火车到南平,再由南平转汽车赴建阳。那时福建经济欠发达,交通出行条件差,大人小孩们都很少有机会乘车远行。在此之前,我最远就是走到福安(不到八十公里),是假期时去福安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因此,此行在我的少年时期就显得非常稀罕,一路上看到的尽是新鲜事。进到福州火车站,头一次见到那长长的绿皮火车,横卧在轨道上真象一条大长龙,蒸汽机的火车头,又高又大,虎虎生威,拉响一下汽笛,声振远方,还冒出浓浓的蒸汽,真把我们这些小孩吓得一大跳。蹬上火车厢后看到那鲜亮的大皮椅,又高又宽大的车厢,比来时乘坐的长途公共汽车舒服漂亮多了,心里头那个兴奋劲就别提有多美了。火车开了,我们小孩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看着车窗外飞掠过去的风景,恨不得把这些景色都象电影一样全部刻留在脑海里,回去后再讲给家中大人和邻居、同学们听。在来时长途汽车上二小女队员们唱起的《火车向着韶山跑》的美好情形,真真地出现在火车上。只可惜旅途太短,还没容我们这拨小孩玩够看够火车就把我们送到了南平站。</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乘火车,是1978年考上大学,要去大连上学的路上。父亲请当时南溪水库建设指挥部的采购员徐朝学叔叔带我到上海。我们先乘长途汽车到福州,下榻八一服务社,第二天徐叔叔领我到火车站售票窗口凭大学生入学通知书买了一张半价的火车硬座票。那时由福州到上海,乘火车需一天一夜。特别感到稀奇的是,火车开了不久,开始进入闽西北山区了,火车就变成两个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嘶吼着喘着粗气奋力向前,我贴着纱窗紧盯着前边看,那蒸汽车头喷出未燃烧充分的煤粉末子透过纱窗不断飞粘到脸庞上。在火车硬座上熬了一夜,22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上海,下榻江西中路的长沙旅社。由上海再乘船36个小时后到大连,那又是大学四年求学期间另外一个经历了。</p><p class="ql-block">1982年夏在北京参加工作了。第一趟出差是9月间由北京乘火车到芜湖,然后转汽车到铜陵,参加由建设银行总行主持召开的全国基建项目调查汇报会,全国南方片各分行派人参加并汇报。那次出差,第一次在火车上享受了硬卧,美美地睡了一夜觉。</p><p class="ql-block">1983年总行主持开展了全国乳制品行业调查,归口行为内蒙古分行,八月内蒙分行确定在满洲里召开汇报会,我是本次调查的联系负责人,于是与总行调查部张仲启同志一道赴满洲里开会。那时北京到满洲里还没有开通民航飞机的航线,要乘北京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一天一夜才能到达。于是经总行批准,开出介绍信,由总行行政部订票室订购了两张软卧车票并办好边防证。第一次登上国际列车才知道国内到莫斯科的这趟列车标准非常高,乘员也被严格限定,因此,车厢内就没有象国内其他列车那样嘈杂,人满为患,整个列车全部都是软卧,四人一间,两个上下铺,地铺地毯,窗明几净,卧具整洁,推拉门一关车厢内就十分静谧私秘和舒适。当一夜静卧醒来,站在窗前,拉开白色的纱帘,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嫩江湿地大平原,绿油油,水汪汪,风吹苇低,鹤舞雁飞,那景那情至今难忘,领略了东北大平原沃野千里富饶美丽的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也是在1983年,因临时接到通知,需赴福州参会。当时全国火车票十分紧张,往往需要提前三四天才能订得到,因此,我师傅于伟柯同志决定到北京站售票窗口试试运气,拿着财政部的工作证(当年建行与财政部在三里河同一栋大楼办公,归财政部领导),结果只买到两张第二天的无座票。于伟柯同志有经验,第二天登上45次火车时带上了可折叠的小马扎,往两车厢连接处一放就有了一个小座位,我则老老实实站在硬座车厢过道里,被人挤过来挤过去,好不容易站到第二天抵达上海,有部分旅客下车了,广播里说,有空余部分硬卧票,有需要的旅客可以到列车长车厢办理补票手续。我师傅说,那不能补,硬座与硬卧的价差有三分之一可以在报销时作为出差补助归个人,如果现在办了补票,那昨晚就白在车厢待了一宿了。于是我们俩就抢坐了两个硬座位子,继续熬一夜,终于44小时后火车抵达福州。当年这十来块钱的出差补助也是一个相当有份量的收入,就为这十来块钱熬了近两天两夜没休息,这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但我从这事上也看出了老一辈银行人顾大局,守纪律,勤俭坚忍,不讲条件,一心为公的职业奉献精神,对我这刚入职的小年青人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榜样教育课。</p><p class="ql-block">1984年,我随于伟柯同志到四川攀枝花开会,四川省分行项目处的汪工陪同,由成都走成昆铁路线到攀枝花,我们三人在同一个硬卧铺位的上中下三个位子上。听说走成昆线,我马上就兴奋起来,中学读书时曾经学习过成昆线建设的文章,知道那是在茫茫西南大山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满艰辛和牺牲,30多万铁道兵战士历经十多年,终于建成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志气路奋斗路。上车后,白天行车中还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觉洞多桥多弯大车速不快,但到了晚上睡觉时,火车盘山而上,有时翻过一座大山要来回曲折前行,象走“之”字或“8”字型,人躺在硬卧上,一会儿被滚到里边,不一会儿又滚到外边,有时弯拐得急人甚至被滚到铺沿,还好边上有两根吊床的大铁棍挡着,人才没被摔下去,一整夜里似睡似醒撑到天亮。</p><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初期运营速度300公里/小时;2017年9月,又提速至350公里/小时,京沪单程1318多公里只需四个小时左右就可抵达,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从此我往返京沪两地生活中便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当今中国的铁路高速发展史,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国家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全国的铁路营业里程由1980年的5.33万公里,发展到现在拥有超过16.2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约4.7万公里,这两项指标均为世界第一,并且铁路一改过去老破旧挤的形象,变成了巨大的全产业链的先进装备出口产业,赢得了世界上广泛的认同和赞赏,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融资成本优势。</p><p class="ql-block">我现在乘坐在高铁宽敞明亮舒适平稳的车厢里,阅读着《人民铁道报》,并提前一小时下单点餐到前方的济南西站,快十一点便准时送到我的位置上,吃上了自己喜欢的午餐,而这时列车的时速已达350公里。真难想象昨日的铁路旅行宛如隔世,正可谓祖国建设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而我也为自己曾经在岗位上为祖国的现代化铁路建设贡献了些许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踏踏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建设和提升国内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以中国巨大的内需增长满足社会不断推深的新需求,就不惧外部不断出现的干扰和变幻的不确定性,这何偿不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取得重要的治国理政有益历史经验。</p><p class="ql-block">列车在飞驰,思绪在飞扬,广播通知说前方即将到站了,我也该停笔下车了。</p><p class="ql-block">再见,高铁!谢谢,高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4.23 草于G33次高铁,4.25修订于G441高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