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阅读中追寻真善美</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谈美》一书感想</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钱玉珍</span></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全民都在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倡导悦读好书,推荐好书。记得有一年,我参加了泗水县“泉乡书房”品牌发布——暨“泉乡悦读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并向大家推荐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著作《谈美》一书,此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进行了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朱光潜先生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书的,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朱光潜先生是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谈美》是他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在书中,他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通过反复阅读这本书,让我们知道美从哪里来。这本书启发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想培养发现美的眼睛,要通过读经典书籍、听优雅的音乐等等提升个人修养。最重要的是在哲学、文化、价值观层面培养高尚情操,要有宽容大爱之心,消散杂念,这是各类美的底色。你心灵美了,自然就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会积极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或者在阅读中去探寻美,走近美,创造美。</p> <p class="ql-block"> 我作为一名华龄志愿者,乡村儒学讲堂讲师志愿者,积极发挥我们老同志的自身优势,围绕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社区治理、文化传播、关爱帮扶等主题,努力争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些让我感到非常美,都是真善美的体现,真善美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句话: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读进大脑的书,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有梦想,再加上有发现美的眼睛,你会发现更多的真善美围绕在你身边。追求真善美,基础在勤学;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真善美这三个字是独立存在又缺一不可的。科学、哲学等是真的产物,道德、法律等是善的产物,文明、艺术等是美的产物。也可以说,真代表理智,善代表爱心,美代表形式。真善美,是对一个人来说,是自我完善的标准。 “</p> <p class="ql-block"> “真”字在前。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这是毛泽东1957年11月17日访问前苏联,在莫斯科大学讲话时的一句话。虽然讲这段话已过去56年了,讲话的时代、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细细品味,犹觉有理。“认真”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所在,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更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组织成员的重要标志。“真”,就是真实原则、真诚心态、认真作风。对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对朋友真心相待,对同事真心相处,对家人真心相爱。说真话,还得讲口德,美德。这就要谈到善和美。</p> <p class="ql-block"> “善”字为中,因为善就是人来到这世界上的目的,感受善和给予善,获得与人分享的快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存。在身边随时都能看到善人、善事,像助人为乐、敬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与人为善、谦让他人等都是善的真实写照和体现。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有时候,善良的人不是软弱可欺、胆小怕事、更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因为善良的人深信:只要自己的忍让对人、对社会有益,委屈是暂时的。只有理智处事,才能真诚的沟通相处,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所以,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忘了红尘的尔虞我诈,远离俗世名利的纷争。</p> <p class="ql-block"> “美”,就是美好追求、美照品味、美妙享受。美学,它是最不实用的经验,却伴随人类的历史而生;它是最简单的体验,却少有人真正体会;它是最震撼的感受,却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的意蕴深厚,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美,是一种人生态度。生活中不缺少美,但若发现不了这些细微的美好,那么生活就很缺少美了。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感觉生活处处可发现美,特别是在去“乡村儒学讲堂”讲课的途中,我几乎每次将大路两旁的美景摄入镜头。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近处山坡上的小草悄悄地钻出地面,嫩生生,绿油油好看极了。秋天,秋高气爽,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片洁白如雪的白云,奇形怪状,那长长的一条白云,像是一条美丽的纱巾。所以,沿途的风景让我心里感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还有我崇拜的影星秦怡,她的美,不仅美在外表,更主要的是美在内里,她人美、心善,人生壮丽,堪为做人之大美。当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誉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儿子有病需要照顾和治疗,自己的身体也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开支很大,家里积蓄并不多,可她为地震灾区倾囊而出捐献毕生的积蓄;成为慈善和公益的爱心先锋。秦怡之美,美在大公无私,美在一心为他人,美在志向远大,美在豁达淡定。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周总理这样赞美她!她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女性。肉眼可识美,常眼前一亮;心中可识美,便如清泉润心。小美见诸于表象,大美表迹于人心。所以,以美之心度量所见,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天下大美。</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再加上一种稀有的光辉灿烂的情境,真或善就变成美了。所以,真善美是不可分离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准则。</p><p class="ql-block"> 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塑造思想、丰富内心指引人生。它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阅读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书海中遨游,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用真善美去温暖世界,美化世界,带着快乐宁静的心走过风雨,走过崎岖,走向美好的未来。正如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的:“慢慢走,欣赏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钱玉珍,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退休干部。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泗水县历史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会员,乡村儒学讲堂讲师。爱好写作。撰写的《我的母亲王在英》、《最可爱的人》,山东快书《孝敬》,歌曲《抱抱妈妈》等作品,曾被《济宁日报》《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泗水文艺》《泗水政协》《学习强国》等报刊媒体采用。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被选拔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