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在石家庄市西郊的国营机制砖厂食堂做饭大师傅。我最期盼的是每年休年假父亲给我带回来的核桃、柿饼、黑枣等山货。这些干果零食,在那年月是无比的高端享受。</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说父亲有 心口疼病症 。日本鬼子侵华时期,一听到日本鬼子枪响要来村嚯嚯的兽行,父亲就紧张的心口疼。母亲则一手扯着爷爷奶奶,一手抱着满周岁的大姐往庄稼地里或是滹沱河套里跑躲灾避难。听人说心口疼是胃寒闹的吃硫磺发热能治病,父亲就把硫磺块儿砸成粉吞服。有位邻居也有同样病症也试着吃硫磺粉。父亲参加工作后胃疼病症基本痊愈。</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向不善言谈,被人看做是倔脾气,说起话来也伤人,这一点儿我特像父亲。按照我媳妇的说法是:你说的话真打人能噎死人!小时候有年春节前下了场大雪,我只顾玩儿把衣服弄得透湿又很晚才回家,生气的父亲拿着棍子追打我,我跑到雪地里站在冰上哭喊着就是不回家。这血性很像我父亲倔强劲儿,严厉教训独生子也还是逃脱不了一顿打。但是父亲每次吸烟咳嗽的眼泪巴嚓,有次深情的对我说:“你别吸烟,对身体没一点好处。少喝点酒,酒必定是粮食酿造的”。父亲这句家训谨记于心,遵循一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幼少年时代的文化生活之一就是看小人书,图中画技与文字是那么精致让人看的眉飞色舞。有一年我父亲休假给我带回来了四十多本儿小人书,说是到石家庄市里看到大减价处理几分钱一本,为我和同学共同组建的图书角添加了数量和新颖读品,高兴的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可是字写的很规整清秀,篇幅很短但条理清晰。母亲不识字,由我和父亲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记得 小学时老师布置作文:给解放军叔叔写封信。我引用了父亲常给我来信中:“……,见信如面”。我也写到“解放军叔叔:见信如面”一句。老师指出来说:“你和解放军叔叔素昧平生,怎么能如见面呢?”不解其意照搬闹出了笑话。</p><p class="ql-block"> 粮食困难那年,因家里揭不开锅了,我和母亲去了父亲的单位,就是吃玉米面饼子喝的菠菜和炸的面泡汤如同过年般的美味,父亲还经常给我带来一个烤的焦黄饹馇玉米面饼子,外焦酥脆,香味儿扑鼻。那年头本没见过电灯,随着拉盒咔嚓咔嚓声响电灯也忽亮忽灭,可是满足了童玩儿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的春天我们在邻村西三村上高小时,走到村边时看到套着双马的马车,高高车厢上坐着两个人,一个人手持长鞭,定睛一看另一人竟是我的父亲,我心情很激动。父亲叫停车夫。说我退休了,给单位申请了一吨生石灰,单位派了马车走了两天一夜了。父亲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拿出了工友赠送的一对陶瓷猫,比例匀称,色泽鲜明逼真,猫头可动转,眼睛炯炯有神,活灵活现的一对杏黄色饰品猫。</p> <p class="ql-block"> 父亲体型瘦溜,一米七五左右个头,穿的衣服很干净得体,皮肤白净,满头白发,春夏秋季戴着一顶蓝色制式纱网帽,显得非常干练利落,被村里人们说起来是个很文明整洁的老头儿。虽说退休金不高,那个年代里还算是吃商品粮有经济收入家庭。父亲刚退休时,我大大伯就叫他去打麻将。赌博不出息好人的俗念在我母亲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况且家里多年的穷日过怕了,十分反感与他呕气,我也以各种理由叫回家过多次。后来父亲有所感悟不打麻将了。就背着粪筐铁锨拾粪积肥为我和母亲挣工分。春夏天割嫩草养猪或是卖草换钱。自制长鱼杆、织网兜搲鱼。父亲也试着养母猪生猪仔,因养猪仔秘诀知之甚少,养了几窝都没多大收益。每到秋收初冬父亲到被人掘地多少遍的山药(红薯)地里,深挖拾山药或根须喂猪。拾山药活儿很累,得吃点扛饿的主食,父亲每天早起吃顿羊肉白菜馅饺子。有天父亲剩下三个饺子,我和母亲不服羊肉膻味,母亲让我尝吃,虽稍微有点羊膻味但味道很好,不愧为是厨师调馅高手,包出来的饺子既规整又好看。不解的母亲也曾多次说:买羊肉的钱得买多少山药呀!</p><p class="ql-block"> 我上高中时打篮球崴了脚,右脚脖子肿大胀疼,六十多岁的老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到邻村找捏脚师傅按摩。回家后把一小部分酒到在碗里点燃冒着蓝色火苗,父亲迅速用手指蘸着火酒给我往脚脖子擦拭,酒精燃烧点虽不高但是也烧的手疼,蘸一下搓一下赶紧吹口气凉爽一下双手。父亲用烧酒舒筋活血消肿止胀疗法得于相传。在爱人和女儿崴脚了也曾取火酒疗法消肿恢复,并跟她们说这是跟我父亲学的。</p> <p class="ql-block"> 父亲病病逝于1976年七月河北唐山大地震后。我和姐姐们都在回想,是不是吃硫磺落下的伤害 还是常年吃药造成的肝硬化?父亲一生没有高大伟岸警醒世人的名言金句,却在平凡的生活里将至情至深的爱迁移潜移默化的倾情输出给予,父爱如山,精神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