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濯水古镇风光

沙河小星

<p class="ql-block">2025/4/18我们主要游览了濯水古镇和世界第一风雨廊桥。</p> <p class="ql-block">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南部濯水镇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中国最大的由东向西流之河流阿蓬江畔。南距黔江主城26千米,北离阿蓬江镇21千米;距舟白机场26千米。</p><p class="ql-block">濯水古镇街巷总体上呈“五街七巷三宫七院”的格局,“五街”南北分布,自南向北分别是半边街、江西街、中街、老盐行、李家老街;“七巷”都是东西走向,分别是醉巷子、水巷子、汪家巷、万天宫巷、染浆巷、余家巷、谭家巷;“三宫”自南向北依次是万天宫、禹王宫、万寿宫;“七院”沿街分布,自南向北分别是八贤堂、龚家抱厅、烟房钱庄、汪本善旧居、汪氏油号、光顺号、濯河坝讲堂。</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p><p class="ql-block">风雨桥横跨于阿蓬江上,濯水风雨廊桥全长658米,因其造型和修建年代不同,可分为4段。第一段为“濯河怀远”,桥长310米,桥上建有层塔亭,最高处为中心阁楼。整座桥体应用重檐、歇顶、土家点将台、檐口升起与多层举折等手法形成统一而有变化的桥身形态,造型尤为古朴典雅。第二段“唐钟长韵”长105米,中央钟楼部分高26米,分4层。由廊道与钟楼构成,中心位置为高耸的重檐歇山顶式钟楼,悬挂仿唐铜钟一口。第三段“彩虹伏波”长97米,桥跨越蒲花河,单拱桥体与曲直结合的桥身线条柔美,宛如一道彩虹。第四段“蒲花飞龙”长146米,以曲线屋顶与现代格栅桥墩相结合,立面以龙的整体形态为创作原型,隐喻与水相生的飞龙跨河腾飞。</p> <p class="ql-block">乌木金丝楠,深埋地下3000多年,生长600余年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龚家抱厅</p><p class="ql-block">龚家抱厅是镇上最具建筑空间特色的古民居之一,位于老街“三倒拐”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顶,全木结构四层,结构上穿枋有少数做成弧形的“猫拱背”式样。建筑依山势而建,临街为一层,平层之下两层沿江面采用吊脚接地。平面布局灵活端正,为利于通风,院落和天井开敞的过厅、穿堂等加以联系,内部家居环境十分通透。建筑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有一层在过厅上端撑其歇山式屋顶形成的“抱厅”。临河建造的龚家抱厅,正屋临街,为11柱4列3间。正门为6扇3开,左右各有柜台1个。临河的吊楼实际上在正屋的背面,而到了河流这边成了正面。临河一面有二层设有干栏式阳台,支撑阳台的10根特别高大的柱子错落着排列。这种一进一抱厅式的干栏式建筑,在中国民居中少见。</p> <p class="ql-block">光顺号</p><p class="ql-block">光顺号是明清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为濯水古镇第一大徽派古建筑。光顺号是濯水古镇七大院中唯一采用两开大门的大院,也是镇上唯一使用三方青砖青瓦墙的大院。临街一面为全木构架,两边封火墙和院后为砖砌;其大门是镇上唯一的卷斗门。全院三进二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顶,三层木结构。各进之间没大门,留有一片室内平地。其建筑格局在院内形成一条很长的通道,而且采光很好。大院第一进为9柱4列,第二进为7柱4列。左右两厢三楼各有一个冲天阁楼。内院二、三层共设有7段栏杆阳台,具有典型的会馆式商号特征,非纯粹的民居式建筑。广泛运用木雕、石雕装饰,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上有形象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内容丰富,手法多样,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的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质朴高雅。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镇上的一家客栈,后来詹姓商人与镇上汪家合作开办钱庄和其他企业,把院子卖给当地盲人医生俞光顺,大院改名叫“光顺号”。</p> <p class="ql-block">道德碑</p><p class="ql-block">道德碑位于街道中段,碑高1米,宽50厘米。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已有100多年历史。石碑阴刻“天理良心”4个大字,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道德石碑在武隆山地区少见。</p> <p class="ql-block">作者:沙河小星</p><p class="ql-block">2025/4/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