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完美”诱惑

邓斌(谢绝打赏与送花🌸)

<p class="ql-block">读书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p><p class="ql-block"> 看到我们见义勇为人士队伍中,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爱学习也爱写点东西,真是好事。</p><p class="ql-block"> 值此,我推荐著名杂文作家,咱们市见义勇为付秘书长赵显明同志的一篇文章《完美的诱惑》,并稍加分析评,供大家学习欣赏。</p><p class="ql-block"> 此文开章明义,用哲人的观点,点明国人追求所谓“追求完美”所容易造成的弊端,那就是,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圆满,而忽视内在的“残缺”之美。,为全文奠定了批判的基调。</p><p class="ql-block"> 文章 分述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如刘禹锡的“陋室”被改造,山海关老龙头的翻修,又提及在塑造典型人物、文学创作、个人档案鉴定评语等方面存在的追求完美的现象,从不同角度具体展现了“完美的诱惑”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作者呼吁在改革开放、观念更新的时代,人们应摆脱“完美”的诱惑,从而升华了主题,使读者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思考。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作品生命力在于独特,独特的观察思考,不人云亦云。这篇文章的文风也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完美的诱惑》原文附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完美的诱惑</p><p class="ql-block"> 赵显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追求完美似乎是国人的天性,有时竟达到这样的地步——不管内在的东西多么残缺、破旧,形式上也要追求绝对的圆满、常新。面对西方尊崇的那个断臂维纳斯雕像,不少人就觉得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追求至善至美,最典型的就是对千古名宅刘禹锡“陋室”的改造。昔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经过精心修缮,今朝已变成“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平方米”3幢9间的建筑群。但见那主室有“双扇格门,斗拱飞檐⋯⋯垒不为垣,树木葱茏,古亭飞阁⋯⋯”如此豪华富丽,真不知还何“陋”之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复建,还只是近年来舆论上的准备,而山海关老龙头的“旧貌换新颜”早已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往昔老龙头残垣断壁的古迹特征与旷野、山峦、怪石、荒草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已被青砖白缝,翻修一新的“新龙头”所取代。老龙头因“形”变而“神”移,虽说使华夏又多了一个假古董,但毕竟令国人心理上得到了一次聊以自慰的平衡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处处都要求“全面”“理想”,“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好处,就万万不要动。”(鲁迅引文)其心当算不上坏,其结果则可想而知。信手翻翻这“传记”那“纪实”,“纪实不实”的神话小说写法几乎随处可见。即便属于组织掌握的个人档案,那鉴定评语似乎也只需一个范本也就足够了,完美倒是完美,只是那里面已很难再找到他本人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诚然,“旧貌”是残缺的、简陋的,但它具有质朴的美、自然的美,而“新颜”虽说“完美”,但这人工斧凿的“完美”,除了给人某种心理满足之外,实在带不来多少益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观念更新,常听到要摆脱金钱物质诱惑的告诫。其实,提醒人们摆脱“完美”的诱惑,同样十分必要。 </p><p class="ql-block"> 邓工</p><p class="ql-block"> 2025/4/23</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