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青岛市教育摄影协会采风侧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青岛,风裹着海的湿润,刚经历过大风的洗礼后,逐渐恢复了春的暖意。4月19日清晨,青岛市教育摄影协会一行20余人背着相机整装出发,赴一场与红高粱的光影之约。车载着期待驶向高密红高粱影视城,大巴车窗外交替闪过新绿的树梢与金黄的田垄,恰似未拆封的画卷,正慢慢舒展属于齐鲁大地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八点半的阳光斜斜铺在影视城的门楼上,“红高粱影视城”六个大字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简短的开场仪式后,厚重的木门“吱呀”开启,一整片明黄的油菜花便挟着清甜的香撞进眼帘。春日的风掠过花田,花茎轻颤,如万点金箔在绿绸上跳动,偶有花瓣飘落在青石小径,倒像是大地随手撒下的诗行。摄影师们的镜头早已迫不及待地对准这抹明丽,快门声此起彼伏,有人半跪着捕捉花瓣上的露珠,有人登高取景让花田与远处的黛瓦土墙相映成趣,更有老师轻声指点:“等风来的时候,花浪的层次会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路前行,影视城的布局如一部缓缓展开的乡土史诗。导游说这里曾是《红高粱》剧中单家酒坊的取景地,门前的老槐树至今还挂着“酒旗”,恍惚间仿佛能看见九儿提裙走过的身影。摄影师们在院落里调试着光线,让木雕花格的影子落在青石地面,形成明暗交织的几何图案。转过街角,一条蜿蜒的“九儿小路”通向旷野,此刻虽不见漫野红穗,却能从脚下的每一块石板、路边的每一盏马灯,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燃烧的生命力。我们走着拍着,在画面中昂首前行,仿佛正走进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里。</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沉醉的当属酒坊场景。木质的酒坛层层叠叠,屋檐下挂着的高粱穗与红辣椒在逆光中透亮,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酒糟香。阳光从木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弥漫的“酒气”中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恍若时光的隧道。摄影师们三三两两聚在这里,进行各种镜头捕捉。</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采风团在“九儿菜馆”的条凳上稍作歇息。回看相机里的照片,油菜花的明丽、古建筑的斑驳、人物的生动,皆被定格成光影的诗篇。有人不由感慨:“摄影最动人的,是用镜头发现平凡中的诗意。红高粱的故事不仅在银幕上,更在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细节里。”</p> <p class="ql-block"> 去往下一站的车上,大家仍在交流拍摄心得,笑声与讨论声交织。车窗外,影视城的轮廓渐渐远去,却有一片金黄的花田、一段斑驳的砖墙、一缕萦绕的酒香,永远留在了春日的记忆里。这或许就是采风的意义——用镜头丈量土地,让光影诉说故事,在每一次对焦中,与美好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 感谢协会精心组织,感谢各位一路相伴,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快乐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