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入古隆中 一朝梦回三国

北国之春毛喜良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曾和单位同事一起坐大巴游览过古隆中,那时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如今,2025年4月22日,我带着家人再次踏入这片神秘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亲切之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而这一次,与家人同行,更让我感受到温馨、幸福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古隆中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是“垂千古”“永清幽”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隆中对</p><p class="ql-block">陈寿</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相比、乐毅,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河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相连、蜀郡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南阳、洛阳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p> <p class="ql-block">  隆中一日游,知晓三国事。襄阳古城以西二十里外,群山合抱,绿荫苍翠。古隆中,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一首《隆中对》从天时地利人和阐述风起云涌的三国局势,展现诸葛亮的雄才伟略。</p> <p class="ql-block">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三国演义》对这里的描述。苏轼诗“万山西北古隆中”,亦谓此。</p> <p class="ql-block">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一则《隆中对》、两首《出师表》,道尽一千八百年前茅庐中“雄谈济世心”的半生君臣情。</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在此地抱膝高吟躬耕陇亩,度过青年时期十年岁月静好隐居时光。求贤若渴的刘备在这里传出“三顾茅庐”的一段佳话,《隆中对》由此吟诵千载。</p> <p class="ql-block">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建安十二年隆山绵延,松篁交翠,屯兵新野的刘备三入山中叩响诸葛亮草庐的院门。</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岁月斗转星移,此处青山依旧。千年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南来北往的世人聚集此地继续寻找他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座石牌坊下,我忍不住让家人停下脚步,拍下一张合影。牌坊上刻着“隆中”两个大字,周围环境幽静,树木茂盛,仿佛将我们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这一刻,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这片土地曾经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襄阳古隆中的标志牌前。这里聚集了不少游客,我们一家也加入了合影的行列。标志牌上清晰地写着“国家AAAAA景区”几个字,彰显着古隆中的重要地位。站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景区的恢弘气势,更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隆中的小路上,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古风的场景。在一处庭院中,我们看到三个人穿着古代服饰,围坐在桌边。桌上摆放着书籍与茶壶,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小妹手持书卷阅读,书童站立一旁观看并做出手势,仿佛在讨论着什么重要的事情。背景是一处传统的茅草屋建筑群落,周围绿树成荫。这一幕让我仿佛看到了诸葛亮当年隐居于此,潜心研读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们站在一座古建筑前合影留念。那座建筑,便是著名的“三顾堂”。门楣上的三个大字,醒目而庄重,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那段历史佳话。周围的绿树成荫,环境宁静优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场景,感受到了他求贤若渴的诚意。我们一家人站在门口合影留念,背景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小路。这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古隆中的魅力,它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古隆中的上午,总是带着几分诗意。我和爱人站在雕像前,微笑着按下快门,仿佛要将这一刻的美好永远定格。诸葛亮铜像,目光深邃,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机,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我站在石阶上,背景即是诸葛亮当年隆耕时的草堂。我认真端详着小亭子,古朴而典雅,仿佛是时间长河中的一颗明珠。台阶两侧的绿色植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让人不禁感叹古隆中的宁静与优雅。</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在古建筑前,人们穿着现代服装,在这里行走交谈,或拍照留念。这座“三顾堂”,见证了无数游客的欢声笑语。妹妹则与身穿古代服饰的张飞合影,她比出“V”的手势,两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行人来来往往,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古隆中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回首山林,古树参天下流连忘返——此入隆中,一朝梦回三国。权与利的争锋悬在刀尖,月光如注倾泻于古隆中,洗礼了天地间人世至高的共同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离开此地,看到全家人满意的笑容和对古隆中的赞誉,我感觉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