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发源于贵州乌蒙山麓的乌江流入酉阳时已整正跑了1000公里,地处酉阳的乌江尾段仅余60公里,却是千里乌江精华之段,故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之说。它“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盘旋、水鸟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构成了乌江画廊的八大景观要素。</p> <p class="ql-block"> ▼这里峡谷激流与平湖泛波交替,绝壁奇峰与飞瀑流泉辉映,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大峡:荔枝峡、白芨峡、土坨子峡更是山水画廊中的精华之段,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江画廊</b></p> <p class="ql-block"> ▼乌江百里画廊广达240平方公里,含龚滩古镇、阿蓬江漂流、清泉廊桥、马鞍城、万木永和寺、三家阡石林、悬葬、长溪沟等八大景区,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历史古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3月22日清晨,我们从酉阳桃花源驱车来到龚滩古镇,仅余短短半天浏览时间,当然难阅全貌,但乘坐游轮畅游于乌江干流,在龚滩古镇与万木乡往返来回,这段碧流泛舟的游程却是乌江百里画廊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乌江干流段渝东南与黔东北的接壤处,虽说界分重庆、贵州两地,地形地貌却难分彼此。</p> <p class="ql-block"> ▼船行乌江,人们纷纷涌上甲板,三月春光渐浓,拂面的江风已无寒意。两岸青山如水墨长卷一路铺展,云层中飘落的小雨已化为氤氲水汽,逐渐升腾滞留在山峰。整个身心早已融入了这滿屏的风景里,终于体会到“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真正感觉,无愧于“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龚滩古镇</b></p> <p class="ql-block"> ▼龚滩古镇建制于三国蜀汉,唐朝时曾为洪渡县县治置地,清雍正改土归流后,以龚滩为中心的商贸市场进一步繁荣。建国后乌江航道得以整冶,水运条件改善后,龚滩古镇川黔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巴蜀第一镇”的龚滩古镇,沿着全长3公里的青石古道一字排列,一侧是滔滔不绝的乌江碧水,一侧是崔嵬欲倾的悬崖峭壁。临街而立的吊脚小楼,都是清一色的坡屋顶、小青瓦,远远望去高低错落,犹如镌刻在悬崖上跳动的字母,被称为“绝壁上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龚滩古镇並非一成不变,最近的变局始于2004年,因乌江彭水电站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设,大坝蓄水后乌江水位大幅度提高,龚滩古镇被淹在所难免。</p> <p class="ql-block"> ▼2006年,龚滩古镇最终确定整体搬迁、异地保护,並作为酉阳重大项目正式启动。依照“原生态,原风貌,原材质,原形制,原工艺,原住民”的六项原则,将古镇整体搬迁。历时三年,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门迎客。</p> <p class="ql-block"> ▼与众多人造古镇不同,龚滩古镇不仅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建、原始古扑的外貌,並且依然居住着原住民,他们在此生息经营,他们才是古镇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b> ▼吊脚楼</b>是是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的民居建筑形式,多为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它们依山就势,垒石为基,上层通风干燥作居室,下层饲养牲畜堆杂物。</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现存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这些数量众多的明清建筑得以完好保留。</p> <p class="ql-block"><b> ▼文昌阁</b>供奉文昌帝,三层六角木构建筑,每层阁檐均有8条鲤鱼,总共24条,代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龚滩人信奉鱼神,从中反映出当地逐水而居的土家族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差异,鱼跃龙门更是寒门学子的心中所望。</p> <p class="ql-block"><b> ▼三抚庙</b>建于清代,为祭祀酉阳土司冉守忠及其思、播二州的两位土司。</p> <p class="ql-block"><b> ▼川主庙</b>也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呈四合院分布,由正殿、偏殿、戏台等组成。川主庙为川渝地区特有建筑,祭祀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因其治水造福川民,被奉为“川主”。乌江水急滩险,龚滩人民更是将其尊神膜拜。</p> <p class="ql-block"><b> ▼西秦会馆</b>建于清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捷足先登于此开设盐号,此馆作为同乡的聚会之所。红粉塗墙的会馆与寺观庙宇风格相近,当地人称之为“红庙子”。会馆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古朴雅致,为古镇面积最大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b> ▼桥重桥</b>位于老街衙门口,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龚滩设巡检衙门,此桥同跨一沟却分上下两桥,上桥为通衙门故俗称官桥;下桥老百姓过往故称民桥,当地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龚滩古镇曾经为武陵山区食盐的集散中心,拥有众多盐号,但随着盐业被官僚资本垄断后逐渐衰弱。</p> <p class="ql-block"> ▼数着脚下每块青石板、细看临江每栋吊脚楼,龚滩古镇这是我们离别之际对你的深情告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