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春秋

龙眠山翁

<p class="ql-block">  谷雨后的文都桐城浸润在绵绵烟雨里,将青砖黛瓦洇成氤氲的水墨长卷。操江巷老宅檐角上悬垂的雨珠,在苔痕斑驳的石板路上溅起层层涟漪,恍若敲击着时光的编钟。</p><p class="ql-block"> 这条长约百十米的巷陌与名噪百年的六尺巷由西后街串联,毗邻而居,如同历史长河里的并蒂青莲。小时候我家曾与这巷陌一墙之隔,共沐晨昏,巷陌里的市井烟火,我再熟悉不过,巷口蒸腾的炊烟熏染过我快乐的童年,长大后我娶的女人也是巷陌青石板上款款走来的大家闺秀。仅管如此,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这条小巷叫“操家巷”,因皖西南沿江一带操姓颇多,估计以前巷子里曾经住过不少操姓人家。然而直到双鬓染霜的年纪,我才惊觉"操江巷"竟非"操家巷",那方嵌在巷口的蓝底白字路牌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将我近半个世纪的误读碾作齑粉。</p> <p class="ql-block">  操江巷因何得名?原是因明代桐城籍高官、曾任提督操江的盛汝谦在此居住过。操江是明代设置的一个官名,执行朝廷调防指令,统领长江沿线军队日常训练与防务部署,协助维护地方治安,是主管长江军事防务的提督大人,可谓位高权重。</p><p class="ql-block"> 盛汝谦出生名门,由奶奶一手带大。老太太正直善良,精明能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他影响甚远。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盛汝谦进士及第,官至御史,倍受皇上赏识和器重。</p><p class="ql-block"> 是年春暖花开,功成名就的盛汝谦回乡接奶奶进京见见世面,略表孝意。皇帝专门设宴给老太太接风洗尘,席间上了一道清蒸鲥鱼,皇帝说这可是世间珍稀佳肴,朕平时都难得此口福,请老太太品尝。谁知老太太毫无拘谨的随口说道,这鱼,我常常吃。此言一出,满堂震惊,皇上尴尬,盛汝谦更是虚惊不已,以为奶奶闯了大祸。其实,老太太也是实话实说,生在江边长在江边的大户人家,什么鱼没吃过?为了弥补自己的“口误”,老太太灵机一动,次日凌晨便叫人带她去京郊池塘边,高价购买了一筐白鲢呈献皇上,称老妇才疏学浅见识少,错将鲥鱼当白鲢。皇上被她的机智所打动,并未在意她的“过失”,不仅没有处罚她,还将桐城一块湖面赐予盛家作为菜园子,命名为菜子湖。</p> <p class="ql-block">  盛汝谦深受奶奶的影响,睿智聪颖,精明强干,为人正直,处世公道。有一次他奉命去陕西巡视贸易,适逢关中大旱,沿途灾民饿殍枕藉,抢掠闹事,民不聊生,惨不忍睹。这位钦差毅然截停仪仗,以素衣啜粥之姿与灾民共克时艰。执掌光禄寺时,盛汝谦手握宫廷祭祀、朝会宴饮及膳食供应实权,他克己奉公,勤俭持家,每年裁减皇室开支十余万两雪花银,因此得罪了奸相严嵩。严嵩利用皇上“果刑戮,颇护己短”的弱点,挑拨离间,故意造事激怒皇上,借刀杀人,以成己私,废弛边防,私吞军饷,加剧了“北虏南倭”之患;招权纳贿,肆行贪污,败坏吏治。有人劝盛汝谦说,严嵩很看重你,只要你结交他,甘愿投身其门下,立刻便会飞黄腾达。盛汝谦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避而远之,请假归里,直至严嵩被罢免后才肯回京继续从政。在其任操江佥都御史时,面对官匪一家、沆瀣一气的滔滔浊流,他雷霆治盗,独创的"连坐制",若你的一亩三分地上发生了偷盗案件,官员就地免职,追究刑事责任,并采取了设置哨船,分段设防,从严治军,以军扼盗的措施,终还长江水域以清平。</p><p class="ql-block"> 暮年的盛公告老还乡,隐居西后街上的这条巷陌,将紫袍玉带换作葛衣芒鞋,巷口老槐记得他乐于公益、布衣赈济的身影,青石板上仍回响着他张罗修桥铺路的脚步声。及至魂归道山,百姓便将这个小巷称之为“操江巷”,并镌刻了“万姓碑"立于东门之外,恰似一柄直指青天的无字丰碑。</p> <p class="ql-block"> 一条巷,一个人,一段美妙的传说。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好官必定是好人,百姓心中一杆秤,历史不会忘记。如今徜徉巷中,雨丝漫漶了明代砖雕的纹样,却将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沁得更深。盛家老宅门楣上"世德作求"的匾额半掩在凌霄花藤里,恰似历史在时光褶皱中透出的半阙残章。“操江巷”原非“操家巷”,跟姓氏无关,却在岁月长河里淘洗出比血脉更深的羁绊——那是龙眠山淬炼的文人风骨,是龙眠河哺育的,浩然正气,更是穿越五百年的精神江流,至今仍在故乡的巷陌间汩汩流淌,绵绵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1.《江淮时报·江淮同心圆》2025年4月24日刊发;</p><p class="ql-block"> 2.《中国作家网》2025年4月25日推出;</p><p class="ql-block"> 3.《同步悦读》2025年4月28日推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