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州春雨绵绵,参观广东省博物馆清代瓷器展览;清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高峰,其烧制水平高,品种丰富,工艺精湛。以下是关于清代瓷器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顺治时期:是清代瓷器的过渡阶段,景德镇在明末战乱中受损严重,顺治十一年恢复生产,产品胎体厚重,制作略显粗糙,底部斜削草率,沿口部分施酱黄釉。</p> <p class="ql-block">——康熙时期:御窑厂逐渐恢复完善,瓷器品种繁多,造型古拙,胎体厚重。这一时期还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如“臧窑”“郎窑”等。</p> <p class="ql-block">——雍正时期:瓷器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粉彩大肆盛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御窑厂人才汇聚,烧瓷水平有所进步。产品精工细作,但艺术格调繁琐华缛,堆砌罗列,较前朝有衰退迹象,是清季制瓷业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嘉庆道光时期:嘉庆后期工艺日趋衰落,产品粗糙笨拙,创新缺乏。道光时期,陶瓷业随国势衰微,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均不如从前。</p> <p class="ql-block">——咸丰宣统时期: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传世精品少,产品更加粗糙。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光绪年间有所复兴,产品囊括了晚清以前的传统器型。</p> <p class="ql-block">清代瓷器主要品种:</p><p class="ql-block">——彩绘瓷器: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浅降彩等。</p> <p class="ql-block">—— 色釉瓷器:高温釉包括红釉、青釉、蓝釉、酱色釉和乌金釉等;低温釉有黄釉、紫釉、绿釉、蓝釉、胭脂水和珊瑚红等;花釉品种有仿宋钧花釉、炉钧、云霞釉、茶叶末、铁锈花结晶釉等。 </p> <p class="ql-block">工艺特色</p><p class="ql-block">——造型设计:康熙时期造型普遍古拙;雍正时期一改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乾隆时期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还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 </p> <p class="ql-block">——装饰技法:康熙五彩描绘精致,后期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雍正粉彩淡雅柔丽,还常采用各种色地彩绘;乾隆粉彩则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p> <p class="ql-block">——款识风格:雍正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乾隆时期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咸丰官窑瓷器款识为“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两行楷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