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最近一直关注魏晶的“魏老师讲故事”系列节目,他主要是讲述我国的近代史,其中就涉及共产党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我看后对开国元勋们愈加敬佩,尤其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从两位伟人身上读懂了我党必胜的根源。我们这次到淮安,自然要怀着无比虔敬的心情参观“周恩来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周总理12岁之前生活的地方,由东西相连的两个院落组成,共有青砖、灰瓦、木构的房屋32间,东院有周恩来祖父、继母和乳母的住房,以及他出生的房间、读书房、水井和菜地。宅院虽算不上奢华,但也能看出是富庶之家。西院为周恩来二祖父的住房,现辟为陈列室,以照片形式展出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另有周恩来书画苑、周恩来墨迹碑廊和邓颖超生平事迹陈列室。其实,故居里的陈列内容远没有“魏老师讲故事”生动精彩,我不由得又回味起周、毛之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初期,周恩来的职务要高过毛泽东。192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在第二年的“六大”上他任常委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长。由于工人出身的党主席向忠发无力领导中国共产党这一庞大的政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周恩来成为我党的实际掌舵人。</p><p class="ql-block"> 秋收起义后的毛泽东将800人的队伍拉上了井冈山,后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800人与扩编的8000名湘南农军同毛泽东汇合,组成红四军。凭借人员数量上的优势,主抓政工的陈毅曾两度取代毛泽东担任前委书记这一井冈山最高职位,在上海主政党中央的周恩来听取各方意见后力挺毛泽东,主席才得以重新统领红四军,陈老总也欣然接受这一上级决定。</p> <p class="ql-block">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由于博古、李德的瞎指挥,红军在湘江战役以后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至三万人,中国共产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层的核心成员周恩来再次站到毛泽东一边,与其他将领一起在遵义会议上推举毛主席出山,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可谓是毛主席的恩人与大救星,而他最令人敬佩之处在于毫无私心,全心全意地为了党的发展谋划决策,不计较个人得失与荣辱。其他老帅同样具有相似的高贵品质,正是因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一致,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夺得全国的解放胜利。他们可歌可泣,可敬可爱!</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同志故居”里挤满了参观的人群,而且大多是花白头发的老者,他们与其说是来游玩,不如讲是来朝圣,向“人民的好总理”致敬,向胸襟坦荡的周公敬礼。他是刚正不阿的化身,是中华巨轮的舵机,是西花厅海棠的花魂,更是淮安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走出的少年振臂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为民族的复兴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三山五岳不会忘记你,长江黄河不会忘记你,亿万华人更不会忘记你,你的人品与花香同馨,同磐石共坚,更和时代的车轮一起滚滚向前,碾出两行昭示华夏高歌猛进的辙印。</p><p class="ql-block"> 2025.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