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江丽水的古堰画乡,是一处令人向往的4A级景区。它由古堰与画乡两部分组成,坐落于八百里瓯江最秀丽的河段。古堰景区内,有着1500年历史的通济堰水利工程,堪称浙江最古老的水利建筑瑰宝。而画乡景区,则以千年古樟树群、艺术创作和摄影胜地而闻名遐迩,尽显江南古镇的古朴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不仅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更是艺术家们心中的圣地。每年,这里吸引着20多万名写生爱好者纷至沓来。无数描绘真山真水、展现古镇风貌的艺术作品在这里诞生,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按照旅游博主的推荐路线,驱车抵达古堰画乡景区。一下车,步行百米便踏入画乡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樟,其苍劲的身姿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悠长。</p> <p class="ql-block">古樟树旁便是游船码头,乘船渡江,前往对岸的古堰景区。江水悠悠,波光粼粼,船行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瓯江之水,碧波荡漾,向东缓缓流淌。船行约十分钟,便抵达对岸,那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正等待着游客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江面上,点点帆影随波逐流,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别样的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下船后,沿着江边向左而行,便来到古贤长廊。这里陈列着与通济堰有关的历史名人塑像,每尊塑像都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那些关于水利建设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词作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范成大任处州知府期间,重修通济堰,并首立堰规二十条,勒石立碑,其内容完备、科学,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最早的农田水利法规之一。碑文撰写与书法皆出自范成大之手,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码头沿江而行,不到二里,便可见到通济堰坝。这处古老的水利工程,见证了千年的沧桑变迁,依然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碧湖平原,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p> <p class="ql-block">通济堰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以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大小概闸、湖塘等部分组成。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的堰史、堰规、筑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2001年,通济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通济堰被列入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从通济堰坝沿江返回码头,一路风景如画,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船上,欣赏着水墨般的瓯江风光,江水悠悠,山影绰绰,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两棵古樟树下,有一座双荫亭,亭影与树影交织,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片清凉的休憩之地。</p> <p class="ql-block">通向老街的石阶,蜿蜒而上,仿佛引领着人们走进时光深处。</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石板路,被岁月磨砺得光滑而温润,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无数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上,一位卖鱼干的老妪,静静地守着她的摊位,她的身影与这古老的街巷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街景错落有致,古朴的建筑与现代的生活气息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历时一小时四十分,这场雨中的游览悄然结束。古堰画乡的美景如诗如画,治愈心灵,让人流连忘返,真可谓值得再次探访的佳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