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p class="ql-block">扬州,春色满园藏不住那份娇俏与柔情。</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著名景观五亭桥</p><p class="ql-block">扬州古称广陵、江都,自春秋时期建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隋朝定名“扬州”并延续至今,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作为九州之一的“扬州”范围更广,后专指今扬州地区。</p><p class="ql-block">扬州拥有瘦西湖、个园、何园等世界级园林景观。</p><p class="ql-block">扬州获评“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淮扬菜和早茶文化闻名。</p><p class="ql-block">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彰显其文化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扬州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无论是繁花似锦的瘦西湖畔,还是古朴典雅的运河古城,都令人陶醉。扬州的美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们辛勤耕耘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三月的扬州春暖花开真是旅游的好日子</p><p class="ql-block">年过七旬的我们一行十人在风和日丽的暮春结伴南行,扬州邗江区聚福苑的林姐为我们这次旅游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住房,她热情的迎接着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北方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舒适的环境,贴心的服务给了我们“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与好客喜庆的的房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个园”开启了我们扬州旅游的第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个园”是扬州市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2.3公顷,是一座前宅后院的江南私家园林,以竹文化和四季假山闻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p><p class="ql-block">园名“个”取自竹叶形状(三片竹叶形似“个”字),园内植有60余种、两万余株竹子,形成水墨画般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四季假山:以笋石(春)、湖石(夏)、黄石(秋)、宣石(冬)堆叠四时景致,融合山水画理,被园林泰斗陈从周誉为“国内孤例”。</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分为房屋、庭院和竹林三部分,核心庭院内楼阁、湖水与假山交相辉映,体现盐商精致生活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个园”原为明代“寿芝园”,清康乾年间归盐商马氏兄弟所有,称“街南书屋”。嘉庆二十三年,盐商黄至筠购得并耗时20年扩建,耗资600万两白银,形成前宅后院格局,因爱竹命名“个园”。咸丰年间遭兵火,逐渐衰败;1982年对外开放,2002年政府回收南部住宅三路以恢复原貌。</p><p class="ql-block">“个园”是盐商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典范,其历史脉络与艺术价值使其成为扬州乃至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遗产。</p> <p class="ql-block">步入“个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斑竹亭亭玉立,金镶玉竹惹人注目,慈孝竹腹面平滑而有光泽,而最为珍贵的则是龟甲竹。它们全身翠绿,秀气高雅,仿佛是大自然的珍宝,令人驻足观赏。</p><p class="ql-block">个园门前一片竹,引出无数咏竹诗</p><p class="ql-block">宋诗人杨万里一首《新竹》</p><p class="ql-block">东风弄巧补残山,</p><p class="ql-block">一夜吹添玉数竿。</p><p class="ql-block">半脱锦衣犹半著,</p><p class="ql-block">箨龙末信没春寒。</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裴悦《春日山中竹》</p><p class="ql-block">数竿苍翠拟龙形,</p><p class="ql-block">峭拔须教此地生。</p><p class="ql-block">无限野花开不得,</p><p class="ql-block">半山寒色与春争。</p> <p class="ql-block">“个园”,它以竹石为主体,园中竹子种类繁多,假山造型独特,四季景色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p><p class="ql-block">沉浸在个园的竹林深处,领略古典园林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瞧,远处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看这夫妇俩精气神真好!</p> <p class="ql-block">景美人更美</p> <p class="ql-block">景美人更美,含笑君相陪,倚肩笑春风,客从北方来!</p> <p class="ql-block">任尔东游西逛,我且逍遥自在</p> <p class="ql-block">此景何处有,自在“个园”中</p> <p class="ql-block">牵手“个园”中,满目尽春风!</p> <p class="ql-block">为观景中景,毅然攀高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扬州“个园”不仅是一处园林景观,更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游览个园,让人感受到扬州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本是一片好景色,奈何拍出效果差,只当来此一游吧!</p> <p class="ql-block">苑中自有赏花人</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景色美,此景惹得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我与花争春,春在自然中</p> <p class="ql-block">穿过竹林,便来到了“个园”的核心——四季假山。曾有专题描述:春季假山绿意盎然,夏季假山秀美婀娜,秋季假山红枫满山,冬季假山则仿佛覆盖着白雪,银光闪烁。如此做工啧啧称奇!</p><p class="ql-block">苏轼曾有《假山》一首对巧夺天工的假山赞美有加:</p><p class="ql-block">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p> <p class="ql-block">廊下小憩</p><p class="ql-block">绕场一周赏花无数,饱了双眼苦了双脚。</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是扬州的标志性景点。这里花开四季,湖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主要景点有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等。 </p> <p class="ql-block">抬眼望这就是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踏入瘦西湖,仿佛步入仙境,柳丝轻舞,琼花烂漫,先来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绣球花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步入瘦西湖南门,沿着湖边往北的主道上,一排盛开的中华木绣球迎接着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游客,景象壮观,拳头大的花朵争奇斗艳,美得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三月扬州如烟似梦,诗意浪漫盈满心间,此景只应天上有,谁知降落在人间。</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标志性建筑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如此美景不留下倩影岂不可惜!</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是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烟花三月下扬州,古韵今风交融处,镜头应该记录下这一刻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凭栏远眺,人山人海全是人</p> <p class="ql-block">西湖处处都是景</p> <p class="ql-block">桥上水上还是陆地,三月的扬州人爆满</p> <p class="ql-block">此处应该有我们</p> <p class="ql-block">坐在船上歇歇脚,浏览堤岸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告别瘦西湖竹林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留影不能没有我</p> <p class="ql-block">还有我!还有我!</p> <p class="ql-block">船在湖中游,景从两边走,告别瘦西湖,再到下一处。</p><p class="ql-block">沿河两岸春柳不断,堤长600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了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p> <p class="ql-block">连日的旅游对于我们这些七零后颇感疲劳,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势在必行,民宿的林姐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炊具,一个电话,遥控邻居送来了擀面杖,呵呵,拌馅、和面、擀皮、饺子包起来,热闹的场面竟然唤起了我幼年的一首歌,“狼打柴,狗烧火,猫在炕上做馍馍”这种场面让我不自主的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样式品种五花八门,尽显包饺子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空口无凭视频为证,丰盛的晚宴必将成为我们同学旅游聚会难以忘怀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盛宴过后,放上一段春兰老同学精彩的舞蹈,你瞧她摇曳的舞步,婀娜多姿的身段完全是专业舞蹈家水平!</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沿用隋唐大运河,改道并裁弯取直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p><p class="ql-block">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运河博物馆承载了</span>一段永恒的历史。历史上有很多文人曾以各种形式展开了对大运河的描述,唐朝皮日休曾作《汴河怀古》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p><p class="ql-block">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人头攒动是在回顾历史还是在展望未来?是的,在大运河曾经辉煌的过往值得回味,诗人张继的船过大运河,夜泊枫桥下,写下了不朽的诗句<span style="font-size:18px;">《枫桥夜泊》见证唐代运河畔商旅云集的繁荣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倾听历史的诉说</p> <p class="ql-block">站在历史的肩上,笑迎未来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来了一趟不虚此行,留影为证永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让我的足迹留在博物馆前宽阔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大街66号,是中国清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名称源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体现了园主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精妙绝伦的“寄啸山庄”</p> <p class="ql-block">“何园”由清光绪年间官员何芷舠于1883年辞官退隐扬州后建造。何芷舠曾任湖北盐法道、江汉关监督等职,晚年购得乾隆年间“双槐园”旧址,并扩建为寄啸山庄。园内“片石山房”为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叠石作品,堪称孤本。</p> <p class="ql-block">步入“何园”通道</p> <p class="ql-block">“何园”,如同一颗遗落的珍珠,静候着每一位旅人的探寻。步入园中,曲折的回廊引领你穿梭于各个景致之间,亭台与楼阁巧妙地点缀,假山与池塘互为镜像,每一处布局都透露着设计者的精妙心思。在建筑细节里,古典韵味悠然弥漫,无论是窗棂上精雕细琢的图案,还是飞檐下匠心独运的构造,都像是在轻声细诉着往昔的辉煌岁月与温馨故事。随着四季的更替,“何园”换上了不同的华服:春日里,花朵竞相绽放,夏日中,绿树成荫避暑,秋风起,落叶如诗般铺陈,冬雪覆盖,则是一片静谧的祥和。</p> <p class="ql-block">晚清第一园</p><p class="ql-block">何园占地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融合了住宅、园林、书院等功能。</p><p class="ql-block">何园以复道回廊、片石山房等景点著称,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窗景设计精巧,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绝美诗篇”。</p> <p class="ql-block">值得称道的是何园的船厅设计之精巧,船厅位于何园东园,整体呈船形设计,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设水波纹地面,营造“水居”意境。其花窗采用法国玻璃镶嵌,形成“人在厅中坐,景自四边来”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园主何芷舠为安徽望江人(三面环水),自幼与船结缘,船厅象征其人生与水的紧密联系,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进一步点明主题。另有说法称其暗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理念。</p><p class="ql-block">船厅是园内最精致的建筑之一,与片石山房并称何园两大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如此美景何不舞上一曲</p> <p class="ql-block">这是哪位“大师”摄影,照相技术不佳,何园人与景一片模糊,奈何为再现到此一游勉强录用吧</p> <p class="ql-block">绿树成荫下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何园精妙绝伦,假山池塘曲径通幽,江南园林之美令人驻足。</p> <p class="ql-block">舞兴正浓,欲罢不能,再来一曲,权作何园游结束语</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始建于明朝,历经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及新中国,现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见证中国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 南京总统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初年,最初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 这里成为江南总督署和两江总督署,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以此为行宫。</p><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时期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天朝宫殿。</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为大总统府。</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 孙中山卸任后,这里成为南京留守府</p><p class="ql-block">1927年 国民政府成立,总统府成为国民政府的办公地。</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 总统府先后沦为日军机关和汪伪政权机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的解放和国民党统治的终结。</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 总统府成为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p><p class="ql-block">1998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总统府旧址上筹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不仅是政治中枢,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进入通廊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庭院绿树成荫,这里打卡那是必然的</p> <p class="ql-block">拍照终不能忘了我</p> <p class="ql-block">你们拍完我来拍</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同廊,抬头就见孙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幽长的通廊忽发奇想,当年总统办公地,来人进见一下总统真是困难重重,通廊四周必定重兵把守,这哪是办公地?完全是阎王殿!罢!罢!罢!还是远离此地为好!</p> <p class="ql-block">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距市中心约5千米,总面积达129.49公顷,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等六个区域组成。</p><p class="ql-block">雨花台烈士陵园: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其他主要景点:雨花阁、江南第二泉、方孝孺墓、梅岗等。</p><p class="ql-block">雨花台是宁镇山脉南支余脉的山冈,因古长江与秦淮河泥沙堆积形成,海拔约100米。</p><p class="ql-block">传说南北朝时期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上天,天降花雨,故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源于此。</p><p class="ql-block">雨花台作为革命纪念地,10万余名烈士在此殉难,烈士陵园成为核心教育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近雨花台,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导游车的司机纯熟的口才为游客提供了详尽的雨花台解说,为初来乍到雨花台的游客提供了不可多得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庄重得一身黑体现了我对烈士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追忆烈士伟绩是我辈共同心愿</p> <p class="ql-block">雨花台坏境优雅一个天然的氧吧,环顾四周,有专程来此祭奠英烈的游客,亦有当地民众在此强身健体享受大自然馈赠</p> <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p><p class="ql-block">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桥的全景,局部拍个照也可以</p> <p class="ql-block">我先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我们紧随其后</p> <p class="ql-block">有我</p> <p class="ql-block">还有我</p> <p class="ql-block">也不能忘了我俩</p> <p class="ql-block">集体留影中更不能落下我</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风景区。中山陵始建于1926年,至1931年完成。整座陵墓坐北朝南,占地81.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代史上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大的陵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中山陵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布局方式,整体建筑群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大门、碑廊和墓室。大门是中山陵的正门,由两幢拜殿和一座迎宾厅组成。大门的屋顶上有一对麒麟石雕,象征着祥瑞和权威。通过大门,就能够进入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区域。碑廊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部分,有七座全浮雕式的文化倡导石碑。这些石碑分别以孙中山先生和国共两党的事迹为主题,展现了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碑廊的墙上刻有众多史书文辞和个人手迹,其中包括孙中山的宣言、领导文献和手书</p><p class="ql-block">中山陵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陵墓,也是一座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下车拍照这是惯例!</p> <p class="ql-block">摄影者不能落下</p> <p class="ql-block">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奈何人老腿疼上不去,只有碑前寄哀思!</p> <p class="ql-block">不会笑得你爬了三百多级台阶尽然不现疲惫</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的梧桐大道民间流传蒋介石为宋美龄在南京种植两万棵法国梧桐,形成“宝石项链”般的梧桐大道,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证据。</p><p class="ql-block">真实历史:南京梧桐的起源可追溯至1872年,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第一棵法国梧桐;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南京市政府在中山路、陵园大道等地大规模种植悬铃木(即法国梧桐),形成今日的林荫景观。</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南京市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是一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照个相是必然的,旅游的惯例大家一起123向前看</p> <p class="ql-block">集体像中挺着孕妇般的大肚子、拄着拐杖的我自然是一“老者”!</p> <p class="ql-block">再给大家补个漏</p> <p class="ql-block">悠久的秦淮河,古人是对你的赞美还是对你的哀怨,无论是那种情怀彰显了你留给人们的抹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泊秦淮》</p><p class="ql-block">唐·杜牧</p><p class="ql-block">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p><p class="ql-block">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p> <p class="ql-block">管她是怨恨还是赞美,我们来此必然留下我们美好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一个都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我也算一个</p> <p class="ql-block">你瞧,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嬉皮笑脸,再不愁眉苦脸,哪有考生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考不上咱也得过过状元的赢</p> <p class="ql-block">你们那点气派还不如我俩</p> <p class="ql-block">过罢了状元的赢还是逛街比较轻松</p> <p class="ql-block">反正我们挺乐呵</p> <p class="ql-block">街中心的彩楼还是很有特色的</p> <p class="ql-block">歇一歇吧</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带估的商品琳琅满目,只是游客不肯光顾,游客满街,门可罗雀,不是游人不买账,其实景区买卖都是坑!</p> <p class="ql-block">夜游不到最高峰,游客早已塞满了街</p> <p class="ql-block">下车照相是我们的惯例</p> <p class="ql-block">商人们期待游客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难得有此清净地,赶快打卡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沿河多见游客船,舱内空空不见客,价高离谱不实惠,独剩船工自买单!</p> <p class="ql-block">十天的相聚话没说够,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时候,聚一餐说声再见,道一句房东你好!愿林姐上天津去内蒙走一走,让我们的情谊长长久久!</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同学们!分别合个影,道一声珍重,下次相聚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