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据说埃及首都开罗由三座“城”组成,即新城、旧城也称老城、和“死人城”。</p><p class="ql-block"> 开罗有悠久的历史,金字塔就是证明,有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老城,我相信;面对全世界改革、发展、进步、崛起浪潮,建设美好幸福家园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出现新城,我也相信;但是,在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存在着一座“死人城”,而且有一百万人口在那里生活,我无论如何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我们旅游团在开罗的几天行程中,很多次路过那个地方。大家发现:那里的房屋比其它地方规划得紧凑一些,街道狭窄破烂一些,房屋低矮一律平顶,建筑粗糙但都抹了水泥灰,没有裸房。反正与新城的高楼大厦,旧城的裸房比肩,形成强烈对照。</p> <p class="ql-block"> 每次从这里经过,导游都要特别强调:“这里是我们开罗的死人城。”</p><p class="ql-block"> 说得多了,引起我们的好奇与关注,异口同声问:“怎么要叫死人城?为什么允许死人城在一个国家的首都里存在?”</p><p class="ql-block"> 导游给我们解密:“早在14世纪,开罗的富贵人家开始在这里建造墓地。为了保护墓地不被破坏,他们雇用大量守墓人,并在墓地搭建简易住所,让守墓人居住。有的墓宅甚至有数百年历史,从地上的墓屋顺着台阶下到墓室,最多的有八、九个墓葬,每个墓葬都立着石碑和死者的名号。” </p> <p class="ql-block"> 略微停顿,喝一口水:“不过,埃及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贫富差距巨大。直接导致‘死人城 ’里的守墓人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为别人守墓,一部分是为自家看坟。而与自己家看坟的人就和 ‘死人’同居一个院落,一间房屋。”</p> <p class="ql-block"> 看着我们露出惊悚的脸色与未知的好奇,导游有些沾沾自喜,故意扫描大家一番:“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见大家纷纷点头,有些卖弄似的接着说:“为自家看坟者,一般都是家境赤贫或家庭破落者,既无力在城里购置房产,又要硬撑着体面去看护祖坟。我们埃及人有一种传统,正如埃及人类学家迈莱克·亚坎解释:墓地是生者社区鲜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属于死者,认为墓地是生命重新开始的起点。因此,埃及有一个习俗, ‘活人 ’、 ‘死人 ’不分家。”</p> <p class="ql-block"> 说完,哈比比有些激动:“其实,与死人的尸体同居一室都是穷人,什么活人死人不分家,鬼话连篇。他们是没有办法,是生活所迫。在埃及,没有一个富人愿意与死人住在一起,哪怕是他最亲最爱的人也没有人心甘情怨。”</p> <p class="ql-block"> 哈比比有些愤怒,情不自禁提高声调:“居住在死人城的活人们,将自己逝去的亲人做成木乃伊,安葬于活动的地下室,也就是墓穴。上面盖上石板、木板、预制板,在铺上毡布、地毯或其它一些东西,摆上简简单单的生活用品,活人在上,就与底下的死人长相厮守了。活人与死人天天在一起,朝朝暮暮,那是一种什么生活?什么心情?什么感受?”哈比比一口气说完,黑黢黢的脸憋得油红。</p> <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死人城的临街门牌都不是一般城市住宅所应该标明的户主名和门牌号,而是墓主的名字和墓宅的排号。也就是说住在这里的活人,即死人的子子孙孙,享受的还是墓主人——死人的福荫。”</p><p class="ql-block"> 导游一边讲一边用手指着前方小巷里的小汽车,继续介绍:“近些年,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加强了对死人城的管理与投入。 ‘死人城 ’里通了水和电,通了公共汽车;建造了学校、诊所、警局与邮局;还有出租车、咖啡馆、水烟馆、商店、地摊,看看,那高高的教堂塔尖,是清真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区族群。</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这里生活着近100万贫穷人口。”汽车走过,扬起许多灰尘和草沫,尘埃中,几个小孩在漂荡着骆驼粪便的味道里蹦蹦跳跳。</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有四、五家卖鲜花绿草的小摊。每个摊位前面横七竖八拉着几根细绳,上面挂着类似于中国人清明上坟祭祖用的香钱纸马,但不像中国人想的那么周到,做得那么精致,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比生时还要风光。</p><p class="ql-block"> 埃及这里很简单,统统都是椭圆形或长方形,大约二十厘米左右的白色半透明剪纸,中国人叫“纸钱”。同行的广东人徐老爷子感慨:“埃及的纸钱比中国的 ‘冥钞 ’不知要落后多少年代。中国人做的冥钞,精致得都快赶上美元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开罗的那一天下午,我们登上开罗地标建筑——萨拉丁城堡前的高地。根据导游热情提示,向东北俯瞰:快要落山的太阳,将泛红的光芒从背后射来,几乎透明的人体成了最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著名的艾资哈尔公园和穆盖塔姆山之间,绵延着一片低矮破旧,建筑风格大同小异,灰不溜湫的建筑群,这就是我们走过多次,名震全球,开罗最著名的“卡拉发”公墓群,俗称“死人城”。</p> <p class="ql-block"> 迷津如八阵图般的街巷空空荡荡,在落日的余晖中更加神神秘秘,增添一番凄凄惨惨戚戚。不过,与开罗其它地方的喧嚣与热闹比较,这里明显多了一份安静、宁静、寂静。</p><p class="ql-block"> 我不敢想象,到了黑夜,这里的人们会怎样生活?真的像某些人所说:在这里,活人与死人,生者和逝者,地上与地下就这样和平相处,和谐共存,共同见证时光与生命的精彩轮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