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长征足迹、赓续红色基因

宇川

<p class="ql-block">山一程水一程,久居樊笼的我们离开会宁来到通渭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p><p class="ql-block">用脚步丈量世界的路上,我们迈开了很大的一步,张弛有度的教育思想更有利于孩子们获取新知,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前往榜罗的路上,没有试题的困扰,没有单词的羁绊,精神彻底放松后一路高歌,似乎忘了初衷把红色研学视作一场烂漫旅行。在他们眼里,走出校园便会一路生花,哪怕一路颠簸呕吐不已,为了目的地的神秘诱惑也愿赴汤蹈火,据说有几个孩子激动的一宿未眠,看来他们对于未知的探索和我一样的迫不及待!</p><p class="ql-block">这一程他们谈笑风生,满心期待。</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宕昌,一座依山傍水,樱花朵朵的小城市,初来乍到,安静肃穆的环境代替了历史背景中枪林弹雨的画面,看似贫瘠的山土地多少有些辜负绿水青山的美名,夜色下的樱花倒是美的别致!</p> <p class="ql-block">难得出来一回、总不想负了这免费的时光,安顿好学生后,几位老师组团沿着酒店前的岷江吹吹异域的风,我们习惯性的拿这条横贯宕昌的滚滚大江与会宁的汉唐街河湾比对了一下,的确多了些磅礴和气势,一江春水、一份敬畏,或许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或许是有过伟人的足迹,总之大气磅薄,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更喜欢感受学生们抑制不住的快乐,他们的笑让我的工作多了一份价值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清晨云雾缭绕,雨雪霏霏</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好像更感兴趣亲触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和神奇魅力,路边专心吃草、宠辱不惊的一头牦牛也能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品评良久。<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较于厚重的历史,他们的意识淡泊了许多,走进纪念馆,好奇和飘忽不定的眼神让我深感某些意识的缺失,</span>原来,吃水不忘挖井人、重走长征路的教育思想亟待根植于新一代青少年的灵魂深处,因为多少的孩子心中,他们听到的只是历史!革命文化的传承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深思。</p> <p class="ql-block">一张报纸定乾坤,千年古镇燃薪火。来到第四站哈达铺,一张《大公报》指明红军北上的方向,成为当年红军的“加油站”,长征胜利的关键点。</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的研学即将迎来尾声,孩子们也意识到了这一路没有山川美景、没有吹拉弹唱吃喝玩乐,有的是一堂堂感人至深的历史课堂,恍然发现,研学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课堂局限,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讲好红色故事!我们的初次研学已略显成效,此刻的纪念馆比我们的正襟危坐的课堂要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纪念馆是永远的精神坐标。”我们应以书为舟,以笔为桨,在红色故事的海洋中,传承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p> <p class="ql-block">本次研学从最初有“游”无“学”到开始重视“研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唤醒、人格的塑造、使命的传承。它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实践中坚定信仰,真正实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教育目标,进而更好的与教学“接轨”。</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在历史的星火中看清来时路,珍惜幸福生活,配做中华儿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