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里的非遗

李雁鸿

<p class="ql-block">在书香里绽放的非遗</p><p class="ql-block">​ ——小记“4·23”世界读书日</p><p class="ql-block">​ 开始听说“世界读书日”到认真组织,可能就是2006年以后的事情。从读书小报、集字卡、千人诵读,到“晨操曦诵”、图书馆行动计划,及至今日的“非遗阅读节”。教育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每一年的学生不一样,每一年的主题不一样,每一年的形式也不一样!变换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读书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书是小时候同学中间流传的小人书:《三国演义》《杨家将》《三毛流浪记》,是到了初中我们最爱读的《中小学生日记》《青年文摘》《读者》,是到了后来情窦初开一本本琼瑶,一页页金庸,还有一部部大块头的名著,成年后关于生活、生存、生命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电子书,觉得简单方便,到现在又回到了纸质书,还是依恋那书页翻动的脆响声,眼睛拥过一个个方块字的舒服,蜷在座椅深处心灵的松懈。造纸术是个神奇的发明,最原始的存在给了人的灵魂最原始的安宁。《读者》是迄今为止,我坚持订阅的“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的活动中,每年我都很重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读书是需要通过兴趣去热爱的,给孩子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激昂对读书的热爱,碰撞与书的情怀,种下爱读书的种子,学会分辨与取舍,拥有甄选的能力,而后去徜徉。我的教育活动观始终是坚持活动作为一门重要的学校课程,要对生命有所启迪,激发能量的。要让孩子们通过活动真正的触及每个人的思想,让他们在活动中释然学习的压力、同伴的紧张、老师家长的偏见,让他们在不同的平台上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自信,从而有更大的勇气去继续努力,慢慢积蓄生命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阅读节同伴们设计得很好,联合晋源区文旅局、晋源区图书馆一起组织, 邀请了九项非遗传承项目到学校。学校围绕书香里的非遗,设计了启动仪式,分设了五个分会场:书香里的非遗知识大抢答、非遗项目体验专区、你好,流动图书馆、书香里的锦绣太原、小记者访谈专题读书论坛。还有图书捐赠及千人共绘书香扇、千人共唱2025年世界读书日推广曲《阅读有光》。</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环节都精彩纷呈,非遗表演让孩子们大开眼界,非遗体验激发了孩子们从书本到实践的学习迁移,流动图书馆送来了价值2万元的2200多册图书可以在学校流动一年,书香里的锦绣太原孩子们分享了太原的古建筑及风土人情,小记者读书论坛的小记者们都超专业,整个活动组织的高潮迭起。最后的合唱环节,闪闪的阳光下,全体人员摇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扇子以及读书的梦想,共同唱响阅读有光。每一个生命在此刻都被点燃,每一个梦想都插上了翅膀,活动的意义得到了实践落地。</p><p class="ql-block">​ 学校为什么要组织活动?活动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德育和心理课程。优质的活动与教学课程形成完美互补,完美的仪式感会让温暖的记忆存放在每一个师生的心底,形成长久动力,教学相长。所有参与的教师、家长也是成长,体验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也看到父母爱的支撑。好的教育最终就是要形成合力,而后推动每一个学生和谐阳光自然生长。</p><p class="ql-block">​ 我和孩子们今天分享了很经典的三句话:在心里种下热爱的种子好读书、学会甄别与筛选读好书、通过读书体验穿越古今与未来、感受书中智者的能量生智慧,最终领悟读书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一生太短暂了,能力太有限了,柴米油盐之外很少有人能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带着我们的心走向任何地方,在读书中我们可以看见智者、照见丑陋、反观自我,慢慢地变得柔和且智慧,从容且安然。</p><p class="ql-block">​ 五年3班的杜欣灿小丫头在画完书香扇后跑到我的面前,我随机采访了她,喜欢她讲得一句话:我们读书就是在用别人的智慧做砖瓦,搭建属于自己的智慧之屋。</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想起过去的每一个读书日。那些告别与离开,那些眷恋与重启,那些深沉与感动……时光荏苒,让我们爱上的从来不是书,是书中久久不散的真情之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