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于11月23—12月2日,参加小敏旅行订制小团走云南“滇西秘境”线10日后,又继续连着走12月3—10日“云南虫谷”线8日游。<br> 虽然我先前已4次到云南旅行过,自诩基本走遍云南各地,但该线路为小众线路,还是有些偏僻地方没走过。 12月7日午饭后,我们先拐去了永和口岸。<div> 永和口岸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和印度洋的通道之一 。</div><div> 永和口岸是我看过的边境口岸中最小的一个,但出境货车和人流量还是很多的,不少缅甸人拎着大包小包在中国购买的东西出境。口岸不让拍照,就在外面随便拍了几张。</div> 路边排着长长的一大溜等着出境去缅甸的货车。 接着途经聂板考榕树屋。聂板考榕树屋位于中缅边境线上。树屋以榕树为依托,在500年的大榕树上建有小木屋,设计巧妙,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融合了边境文化的独特氛围。 “考榕”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名字,其中“考”字在名字中通常不具有实际意义;榕树以其繁茂的枝叶和强大的生命力著称。虽然“考”字在名字中没有具体的象征意义,但与“榕”字结合使用时,整体寓意强调生命的旺盛和坚韧。 接着,来到龙乃村。 龙乃村隶属中国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是与缅甸接壤的边境线上的一个佤族村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国境线长3.9公里。村委会距离国境线仅200米,是一个典型的抵边村寨。300年前,这里曾是佤族永脑部落的领地,以山脊为界。现有农户297户,有乡村人口1249人。<div> 龙乃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佤族村寨,1960年10月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特别是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后,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龙乃村奋勇前行,先后实施了危房旧房改造工程、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等,人居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div><div> 走进龙乃村,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牛头、牛角形的路灯杆上挂着中国红的葫芦,处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div> 遇到村民们因什么活动(当地话我没听懂)聚在一起,还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入席与他们一起喝酒。 据村民说,这些房子都是政府给盖的。 路旁新房子是政府出资盖的农民新村。 离开龙乃村,来到葫芦小镇。<div> 葫芦小镇,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这个小镇于2013年完工,占地面积达202亩,建筑风格独特,保留了佤族民居的特色,屋顶呈红色弧形,屋角装饰有交叉角。</div><div> 其实,这是人为新建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的特色旅游小镇。</div> 12根充满佤文化元素的青石浮雕文化柱、10块佤族神话故事《司岗里传说》和《佤族拉木鼓》活动镂空浮雕文化墙。 我们受到热烈歌舞的夹道欢迎。 其实是当天在这里举办群众文化歌舞比赛活动。 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的房屋墙壁上也被画满带有浓郁佤族风情的壁画。壁画内容丰富,画上有古时佤族先民的生活、祭祀、村寨等图案,还有现代佤族人民的耕种、恋爱、制作木鼓等,画面生动,色彩艳丽。 赠送的佤王宴: 入住小镇外沧源四钻酒店。<div> 航拍葫芦小镇夜景:</div> 本篇部分文字内容参考百度。<div> 本篇无人机拍摄素材由云南大兵小唐提供,黎叔编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