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里是安徽原汁原味的千年古城,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这里是全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这座城市在千百年的历史当中,既抵御了外敌,又能抵抗水患,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着作用。近日,我们慕名来到这里一游,探寻寿县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p> <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始建于宋朝(1068—1224),是棋盘式的一座古宋城。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求,不断地进行了整修。</p> <p class="ql-block">游人未通过宾阳桥之前,可以看到桥的左侧耸立着一尊楚国战车雕塑,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古城东门前面是宾阳桥,古时为吊桥。寿县政府为大力推介本地的历史文化,推进旅游业的大发展,于近年在古城东门投资兴了宾阳桥,进一步方便了旅客逛古城。</p> <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周边的河流为护城河,也叫淝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墙有四门,东门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为定湖,北门为靖淮。古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p><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墙始于战国时期,历经汉、唐宋、明清、民国多个时期的修缮和使用,以致今日之状况。古城墙经九百多年的沧桑保存至今,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抚摸着古城墙,脚下踩着千年饱经风雨与战争的条石路面,有种穿越古代的感觉,仿佛城墙壁上每一块砖石、脚下的每一块条石,都在讲述着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寿县古城墙脚下耸立着一块石碑,是根据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的批文、安徽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古城墙碑牌。碑牌旁就是上古城楼的台阶。我们沿着历经千年沧桑的台阶拾级缓缓而上,不一会就来到了古城楼上面。站在楼上远眺,古城美尽收眼底,仿佛整个世界就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楼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防御能力,是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城楼上周边围墙插着很多黄色的旗帜,一侧还耸立着淝水古战场碑记,记载着淝水古战场的时间。看着眼前一幕幕,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两军对垒厮杀的场面。据历史记载,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飞扬之处。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这里就发生了17次规模较大的战事。古城墙就是寿县历代战争史上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这次战争,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据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还引用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游览寿县古城楼后,我们就去古城楼两侧的城墙、街区等景点拍照打卡,留下此行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尽管现在的寿县古城墙为南宋重修,可掐指细算,也足有八百年的光阴。八百年的天风海雨,八百年的兵火侵蚀,当它以吞天之气,雄壮之姿,依然峭立在淮水南岸,八公山麓的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怀于它的奇迹了。</p> <p class="ql-block">游寿县古城的当日,当地正在古城墙前举办风筝节活动。风筝色彩鲜艳,样式各异,五彩缤纷,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打卡。寿县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孕育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以下是寿县最著名的十大成语:</p><p class="ql-block">一叶知秋:典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p><p class="ql-block">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发生在寿县八公山,与淮南王刘安有关,传说他炼丹成功,与鸡犬一同升天,现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p><p class="ql-block">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同样发生在寿县八公山,典出《晋书·谢玄传》等史料,讲的是东晋与前秦交战时,秦军大败逃逸,在逃跑过程中因风声、鹤叫而疑神疑鬼,把草木都当成了士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状态。</p><p class="ql-block">淮橘为枳:发生在淮南地区,典出《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p><p class="ql-block">时苗留犊:发生在寿县,典出唐·李瀚《蒙求》,东汉时苗为寿春县令,上任时乘母牛驾车,到寿春后牛生一犊,离任时将牛犊留下,不肯带走,后用以称赞为官清廉者。</p><p class="ql-block">投鞭断流:与寿县也有关联,典出《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他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现用来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p><p class="ql-block">化干戈为玉帛: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原意是将战争转化为和平,现泛指将敌对关系转变为友好关系。</p><p class="ql-block">乐极生悲:出自《淮南子·道应训》,意指欢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伤的事,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沉溺于享乐。</p><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虽然与神话故事相关,但成语本身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而寿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其与这一神话传说有着深厚的联系。在《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详细记载。</p><p class="ql-block">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讲述的是一个边塞老翁失马后得福的故事,寓意世事难料,好坏可能相互转化。</p><p class="ql-block">这些成语不仅承载着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这些成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寿县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然而,无论是楚,是汉,是三国两晋,还是此后的唐,此后的五代,此后的北宋,迢递而下,都因其地势的险要,无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试问每一个炎黄子孙,哪一个不晓得“投鞭断流”?哪一个不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身临其境,是不能深谙寿县古城那份沧桑与厚重的。因时间关系,要按时乘公交旅游专线返回。此时此刻,游兴未尽,只有依依不舍地离开啦,再见啦,寿县古城!</p> <p class="ql-block"> 制作:王劲量</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5.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