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了一场书画展,一些作品旁边的作者介绍,往往有一长串令人目不暇接的头衔:某某协会主席、某某书院院长、会长,还有从未听说过的“著名”什么家,那密密麻麻罗列的名号,仿佛一道道刻意堆砌的屏障,企图在观者心中先声夺人,营造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看似辉煌的头衔阵仗背后,我却隐隐察觉到一种底气的缺失。诚如塞缪尔·约翰逊所说:“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这些书画作者,似乎害怕仅凭作品本身难以赢得认可,故而急切地借助外在的名号来为自己壮胆,试图以这些响亮的称谓唬住众人。他们似乎忘却了,艺术的殿堂,绝非由头衔堆砌而成,而是靠作品中那真切的情感、独特的表达与深厚的技艺所构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真正的书画大家。就像毕加索,他曾言:“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他专注于艺术的本真,以独特的立体主义风格震撼世界,无需任何额外的修饰,单是名字,便已如雷贯耳。又如苏轼,“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他将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感悟融入书画之中,其作品流传千古,声名远扬,头衔于他,不过是身外之物。他们深知,真正的底气,源自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与不懈的磨砺,作品本身便是他们最有力的名片。还有许许多多书画家,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记住了他们的作品,却记不住也不在乎他们有过什么头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种现象不禁令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与追求。世界处处充满诱惑与喧嚣,太多的人热衷于追逐外在的虚名,以为那些头衔、荣誉便能定义自己的高度。却不知,真正能让人们认可的,是作品本身的水平和价值,是作者自身的内在积淀,是对艺术的执着坚守,是在岁月长河中打磨出的那份特有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真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穗公曰:</p><p class="ql-block"> 虚名若泡影,转瞬即逝无痕;</p><p class="ql-block"> 真章如金石,历经岁月弥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