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光四月,细柳微斜,2025年长沙市“英才工程”初中数学高级研修班来到第二天,参训老师们聆听着启人心智的讲座,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着心灵的触动,悄然成长。</p> 专家赋能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章建跃教授,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首先,章教授在本轮课程改革的探讨中强调,“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日常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紧密围绕“四基”“四能”展开,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次,章教授指出,核心素养的落实要以优质的教学为前提。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启发式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特别提到“两个逻辑”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逻辑与学生认知的逻辑。具体而言,教学中应以“事实—概念—性质、运算—结构—应用”为明线,以“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为暗线,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从“渗透”到“明确”再到“应用”的有序推进,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章教授建议将提升“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能力作为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重要抓手,从而追求数学的整体性、逻辑的连贯性、思想的一致性、方法的普适性以及思维的系统性。章教授的见解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实践的方向和策略,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实践。</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张鹤老师,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基于新教材分析的数学教学指导策略》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张鹤老师用矩形、菱形的教学为例,以"这节课要教什么"为切入点,剖析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只研究确定的矩形或菱形图形,导致几何抽象的思维活动缺失的现象。因此强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在阐释"演绎"教学艺术时,张老师将教师比作设计师和讲故事的人,认为教学就是要设计一条理想化的认知路径,保留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针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他特别提醒要在深入研究知识本质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让特殊案例的引入更加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等具体案例,张老师生动地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他强调,几何直观是培养几何思维的沃土,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原创思维,为他们搭建从直观感受到抽象思维的桥梁,让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教学实际,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教学启示。</p> 部分学员听课照片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部分学员听课笔记 部分学员听课心得 与专家合影 第二组-十维空间 <p class="ql-block">小组名称:十维空间</p><p class="ql-block">小组口号:</p><p class="ql-block">守正如恒等,创新求极限</p><p class="ql-block">十维空间里,敢证新命题</p><p class="ql-block">图文:第二学习小组</p><p class="ql-block">成员:黄容 陈敏 胡程平 马义兵 张敏 钟军 段浩瀚 陈茉莉 徐孟浩 王培玉</p><p class="ql-block">初审:第二学习小组</p><p class="ql-block">复审:李波 张敏</p><p class="ql-block">终审:唐亮 刘常华</p><p class="ql-block">顾问:王莉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