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东邻的美篇

尧王东邻

<p class="ql-block"> 旧文重拾</p><p class="ql-block"> 无意间,翻到了初中聚会时写的小文。虽然过去五年多了,静静的读来,仍感到很亲切,便整理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八连四排”</p><p class="ql-block"> ——初中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人的记忆挺奇怪的。不管尘封多久,只要在敏感处一点,便会开启了。</p><p class="ql-block"> 10月5日中午,一个陌生号码的手机打过来。犹豫了一下,我接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你好,你是……吗?”一个陌生女士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你好,我是。”我淡淡的回应着,以为是电话公司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云儿,记得吗?”</p><p class="ql-block"> 我漠然了。</p><p class="ql-block"> “八连四排的。”</p><p class="ql-block"> 变化太突然,我的思维有点跟不上了。“八连四排”,自1972年初中毕业后,除了填写个人简历,已经很少提及了。</p><p class="ql-block"> “咱班建了一个微信群,准备近期组织个同学大聚会,争取联系更多的同学……。”名字和容貌还不清晰,听着对方的话音,却感觉格外的亲切起来。思绪之弦,无意中就这样被拨动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中,是在潍坊上的。开始是在工读一中,班级是69级4班。当时学校,是在昌潍师专的那栋红色的教学楼。1971年上学期还是下学期,记不清了,并入潍坊一中,称为“八连四排”。教室在一中西北面的最后一排平房。</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的什么,只有零星记忆了。有次上英语课,介绍英文书信格式时,老师的一句“亲爱的”,引得众生一片愕然。在那个大讲“阶级情”的年代,一群青春期的学生,对“亲爱的”三个字,还是挺敏感的。教英语的男老师挺帅气,也就三十左右,穿一件类似休闲西服的淡色上衣,有点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当时挺喜欢上音乐课。不是为了学习乐理知识,而是喜欢唱一些战争时期的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毕业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高楼万丈平地起》等等。歌词激动人心,旋律激昂高亢。每当我大声唱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一种奋勇向上的力量。有些歌,至今还会唱的。</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快拿出力量</p><p class="ql-block">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p><p class="ql-block"> (《毕业歌》,当时歌词有改动。)</p><p class="ql-block"> 学工学农,是当时的重要内容。第一次学工,是在一楼教室改成的工作间里。每人几件不同形状的小钢锉(第一次见到),为胶木器件打磨毛刺。毛刺挺硬,用力大了怕器件报废,用力小了效率低,没有钳工基础,难度还是挺大的。自己的工作成果怎样,已经忘记了。锉到手的事,却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参加麦收,不用镰刀,而是用手拔。那时土地虽未板结,拔起来还是很吃力,手上起泡是少不了的。麦子不但要拔出来,还要把根上的土甩掉。既要体力,也需技巧。身旁有个女生,干的很熟练,可能是永平吧,记不清了。拔出的麦子,抬起左脚一磕,抬起右脚一碰,麦根上的土就掉了下来。学着她的样子,自己的效率也提高起来。那时的同学,能吃苦,有热情,偷奸耍滑的不多。参加过很多次麦收,拔麦子,却仅此一会。</p><p class="ql-block"> 一中礼堂的东边,新建几座石灰窑。71年秋天,学校组织去昌乐拉窑石。晚饭后,我拉着从一个幼儿园借来的地排车,带上干粮和水,去学校集合。可能是一个小组一辆地排车吧。出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公路上车辆行人很少,只有一支长长的地排车队伍,一群欢声笑语的学生。出了城区,就没了路灯。旷野很黑,乡路崎岖。只能靠着手电筒暗黄的亮光,跟着前边的地排车,深一脚,浅一脚的赶路。不时有人从车上颠下来,引起一片笑声。磕磕绊绊的到了石坑,稀里糊涂的摸起石头装车。也不知道是几点了。原地休息时,大家拿出带的干粮就吃。往回走的时候,劲头都小多了。拉着车还好一点,推车的,推着推着就打起了瞌睡。毕竟只是一些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返回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那时,孩子真勇敢,家长真放心,学校真大胆。</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参加些社会劳动,益处还是挺多的。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入群时,群里已经跟热闹了。</p><p class="ql-block"> 想念、牵挂、期盼、欢迎等“煽情”词语频出。但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毕业时的合影,不时就有人发到群里。热心的同学,根据合影的位置写下名字,让大家辨认。有好事的同学提议:每人发自己的现在的照片,让大家认识一下。于是,倩影美照“闪亮登场”,赞美声接连不断。群内“温度”持续升高。小丽同学敏捷手快,短时间内整理出美篇《相约五十年》。美轮美奂,众人交口称赞,气氛近于沸腾。看看带有青涩的毕业照,看看步入晚年的《相约五十年》,感慨万千,心绪起伏,随写下:</p><p class="ql-block"> 天高气爽乘金风,</p><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一朝离别四七载,</p><p class="ql-block"> 菊花盛开再相逢。</p><p class="ql-block"> 八连四排排排坐,</p><p class="ql-block"> 同一课本同一声。</p><p class="ql-block"> 欲忆青春年少事,</p><p class="ql-block"> 一屡情丝穿时空。</p><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是聚会的日子。一早就赶到了火车站。为了熟悉老同学的新面容,坐错了候车区。待反应过来,已经停止检票了。只能改签。还好,半个小时的车程,9点多一点就到了潍坊。</p><p class="ql-block"> 聚会的地方,在东门附近。公交车6站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早到的同学,聚在一起开心的聊着。看到我的到来,同学们热情迎接的同时,神情中透着一丝谨慎。我也是如此,就怕认错人。然而,照片与“真人秀”,差别还是挺大的。再谨慎,错认还是免不了的。握着对方的手,却叫着别人的名字,我很尴尬。曾经的同桌热情的打招呼,我却忘记了,自己的脸阵阵发热。当把自己的姓名介绍给同学,对方人仍不能想起时,我心中的不安,才有了稍稍的平缓。</p><p class="ql-block"> 与两个男同学闲聊,说到了71年冬的那次“拉练”。都在“炊事班”干过,都拉过装载炊具的地排车,都曾在大雪飘飘的黑夜“急行军”。有趣的是,每个人说的具体事情,只有自己清楚,别人谁也不记得了。</p><p class="ql-block"> 近五十年了,岁月改变了我们的面容,磨损了我们的记忆,却改变不了,磨损不掉我们的真诚、友情和笑容。</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新时代,真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前后共有52名同学,有6名同学去世了。联系上了45名同学,有40名同学参加了聚会。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1974年,到安丘下乡后,与潍坊渐行渐远了。</p><p class="ql-block"> 聚会结束后,我徒步去的火车站。没别的,只是想走走看看。沿途旧时记忆,几乎找不到了。楼多了,车多了,有点挤了。唯一熟悉的,是几条老路的名称,“青年”“和平”“胜利”“东风”。城市在变,人也在变。我们变了多少?还留下些什么呢?感慨良多,写下长短句,以此感谢热心筹备的同学,并表达对全体同学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光阴如梭,</p><p class="ql-block"> 来去匆匆。</p><p class="ql-block"> 如同清风下的日历,</p><p class="ql-block"> 一页一页的揭过,</p><p class="ql-block"> 没有片刻的歇停。</p><p class="ql-block"> 四十七载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磨损了我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也在修饰着我们的面容。</p><p class="ql-block"> 谈笑中,</p><p class="ql-block"> 想不起同学是谁?</p><p class="ql-block"> 问候时,</p><p class="ql-block"> 却叫错了对方的姓名。</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你已经淡忘;</p><p class="ql-block"> 你谈的趣闻,</p><p class="ql-block"> 我也难以记清。</p><p class="ql-block"> 变了,</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在改变,</p><p class="ql-block"> 那段带着青涩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留在了那张已经发黄</p><p class="ql-block"> 却珍贵的合影之中。</p><p class="ql-block"> 唯一没变的</p><p class="ql-block"> 是真诚、友情和笑容,</p><p class="ql-block"> 唯一牢记的</p><p class="ql-block"> 是八连四排这个名称。</p><p class="ql-block"> 好大一个家,</p><p class="ql-block"> 男生和女生,</p><p class="ql-block"> 金秋重相聚,</p><p class="ql-block"> 共叙同窗情。</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请忘记自己的年龄,</p><p class="ql-block"> 把“青春”牢记心中。</p><p class="ql-block"> 携起手来,</p><p class="ql-block"> 向着太阳出发,</p><p class="ql-block"> 共同描绘绚丽的彩虹。</p><p class="ql-block"> 2019.11.8.</p><p class="ql-block">(美图选于网络。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