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星期天,闲来无事,于是,我和先生就驱车前往苏州独墅湖,沿着白鹭园西岸漫步。四月的江南,正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时节,岸边的垂柳已经抽出嫩绿的新芽,湖面泛着微微的波光,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在这诗意的漫步中,一座哥特式建筑突然闯入我的视野——那便是著名的独墅湖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教堂的尖顶刺破云层,在阳光下“崭露头角”。这座建于2008年的教堂,以其51米高的十字架钟楼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最醒目的精神地标,见证了苏州工业园区从阡陌农田到现代新城的蜕变。</p><p class="ql-block">矗立在独墅湖水中的十字架,白天、黄昏和黑夜,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教堂广场上安置着高6米重达3吨的青铜像,耶稣张开双手,像是在迎接每一个归向他的新生命。</p> <p class="ql-block">走近细看,教堂主体采用灰白色调,尖拱形的门窗和飞扶壁的造型,完美融合了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与中国江南水乡的韵味。教堂前的林荫道上,几株梨花樱花正开得烂漫,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为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增添了几分柔美。</p> <p class="ql-block">我本是无意间路过那座教堂,却被彩绘玻璃窗透出的斑斓光线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教堂进门左手边有个小卖部,里面各种版本的圣经、耶稣救赎的启蒙书籍可供信徒或游人翻阅及购买,还有些工艺品和手伴礼出售,所收货款,据说也是为了捐给教堂做“供奉”。我们挑选了几个金属材质的工艺品,觉得这些小小的工艺品不仅做工精美,还篆刻着做人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与小卖部那位售货员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座现代建筑背后的深厚历史。早在1899年,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就在苏州建立了第一座基督教堂。历经战乱与动荡,苏州的基督教信仰始终薪火相传。2005年,为满足工业园区外籍人士和本地信徒的信仰需求,苏州市政府特批土地建设这座新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设计,总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分为主堂、牧师楼和钟楼三部分。教堂于2008年奠基,于2010年4月4日复活节首次礼拜,5月28日举行献堂典礼。可容纳2000人同时礼拜。</p><p class="ql-block">教堂的立柱上雕刻着葡萄藤的图案,象征着"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的圣经教导。这些雕刻出自苏州本地工匠之手,将传统木雕技艺运用在石材上,每一片葡萄叶都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二层大礼拜堂,眼前豁然开朗:教堂内部呈拉丁十字形平面,高耸的穹顶令人不由自主地仰视。我和先生从两边开始细细欣赏教堂的建筑细节。</p><p class="ql-block">大礼拜堂高、直、尖、细的装饰效果,辅以间接照明、智能化光控等照明手段,烘托出堂内丰富的装饰轮廓,体现宗教建筑的神秘氛围。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彩绘玻璃窗。阳光透过玻璃洒落,在地面上投下斑斓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这些玻璃窗上绘制着完整的圣经故事,从创世纪到启示录,在光影变幻中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信仰传承。东侧的玻璃窗描绘耶稣诞生,西侧则是最后的晚餐,而正中央最大的圆形玫瑰窗,则展现了耶稣复活的荣耀景象。</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些玻璃艺术品都出自德国艺术家之手,每一块都由工匠手工烧制,采用了与中世纪教堂相同的工艺。在制作过程中,艺术家特意融入了苏州园林的窗花元素,让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奇妙的踫撞。</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奠基石上镌刻着"以马内利"四个大字,意为"神与我们同在"。这块石头来自耶路撒冷橄榄山,象征着信仰的传承与延续。在建设过程中,来自中外的基督徒共同参与,有的捐款,有的提供设计方案,有的亲自参与施工。从奠基到落成,工程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复活节那天,教堂会举行复活节主日崇拜系列活动。我本不是虔诚的教徒,但为了感受一下这既陌生又熟悉的氛围,决定再专门来一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