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锡西 红色永延

明月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5日上午,春光明媚。在锡西首个状元故里的胡埭镇南,只见七彩花田内菜花摇曳,芬芳喜人。</p> <p class="ql-block">受胡埭的秦老先生之邀,我特地驱车30多公里从锡城市内赶来,与沪上回乡扫墓的锡西著名的新四军老战士,革命老前辈朱如言之女朱青青、女婿陆军夫妇一家人会合,一同参观以其父朱如言事迹为主铺展的龙延村党建馆。</p> <p class="ql-block">在焕然一新,落成仅2年,占地千多平方米的龙延村党建馆,村党委徐书记向我们一行介绍“龙起锡西·红色永延”党建品牌的内涵:“‘龙起锡西’,寓意一条红色巨龙从锡西地区腾飞;‘红色永延’,寓意红色风骨永远传承。” 没想到一个村的党建馆有如此大魄力和规模,颇为赞叹!</p> <p class="ql-block">龙延村原是胡埭的西溪、淀溪、沙滩三村合并而来,是一个时代的乡村华章。是一本底蕴深厚、物华天宝的书,一首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诗。这里诞生了锡西地区的革命老前辈朱如言为首的第一个中共锡西党支部,“奋发有为”的主旋律从这里开始唱响。龙延村以党建红引领“生态兴”、助推“产业强”,塑造“龙起锡西•红色永延”党建品牌,扎实推进“党红村绿、企强民富”的规划建设,在“红助力、兴产业、美乡村”幸福康庄大道上镌刻下奋进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朱如言(1914-1991),无锡胡埭镇沙滩村人。1931年初中毕业后任过胡埭、溧阳、无锡县多个小学的老师、校长。1937年参加抗日活动。日军侵占无锡城捉拿抗日分子时,他携全家避走溧阳山区同官,自己参加了地方义勇游击队。次年3月,日军进攻溧阳同官,其母因病未及躲开,被活活烧死在学生家中。国仇家恨更增加了他抗日决心。1938年6月他回乡任胡埭沙滩村小学校长时,在“江抗”指导下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组织了50多人的“民先”中队,任中队长。1939年5月经唐汉良、包厚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三民主义青年工作团暑期服务队”任总务股长,分队长,任过长江半月刊及新闻快报编辑。 1940年初春,任下沂小学校长时发展秦宝光、贾振廷、强济昌、陈树新等同志入党。朱如言先后任支部书记、总支书记、中共锡西区特别支部书记、县统战干事。1942年至45年,任中共太湖地区经委主任、武南县财经科长、太漏区财经局长、苏南二分区货管局科长、主任、局长。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努力筹集财力物力,支援苏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新四军北撤时,在敌伪顽交叉地区,组织四个支队的军需供给,保证了北撤的顺利进行。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省财政厅秘书、行政科长、济南市财政局副局长,在财经战线上不遗余力,完成支援前线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朱如言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他跟随陈毅司令参与接管国民党政府在上海市的财政税务机关,任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市税务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市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他认真执行党的财经方针,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上海的财政税收工作正常运行,为稳定金融物价,恢复发展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重要业绩。1959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至1979年2月,错划“右派”问题才得以改正。他亲手组建了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并担任党组书记、农行行长。1985年被聘为上海市税务学会顾问。虽已年逾花甲,仍积极忘我地工作,一心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他亲自主持上海农村金融学会并兼任学会会长,对上海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在乡镇企业起步发展阶段,资金困难时,他从上海农行划出1500万元信贷指标到无锡县支行放贷,他还找上海机电局指定上海拖拉机厂特供两台上海五O拖拉机,为家乡的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作出了贡献。朱如言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共和国财税系统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有被人民网称为“上兵伐谋”的风语者,战胜敌军“幽灵”秘宝的新四军老战士秦基,和其父曾担任过锡西区委书记的秦宝光烈士的事迹。而秦宝光的入党介绍人亦是锡西地区第一代的共产党人朱如言老前辈。</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夕,锡西被白色恐怖笼罩,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冒着随时被特务刺杀的生命危险,组织《新青周报》的印刷与散发、传播,为当地农民进行抗粮、抗捐税等斗争凝聚起战斗力。”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的村委老书记拿起陈列在馆内的《龙延抗日小故事》《铁军前锋叶飞纵队》等一系列文创作品说,这些作品能让龙延丰富的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锡西地区第一个地下党组织、第一个交通站旧址就是金三大故居。</p> <p class="ql-block">功勋卓著的英雄墙</p> <p class="ql-block">朱青青夫妇一家子在父亲朱如言事迹展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朱青青与沙滩村老书记马丕成、秦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龙延村党委徐书记与朱青青一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本人与朱青青、秦少平老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青青夫妇与原西溪村的老书记百俊海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如言女婿陆军与沙滩村老书记马丕成合影</p> <p class="ql-block">龙延党建馆不仅是一处承载学习教育的党建阵地,更是一隅居民的幸福落脚点。依托党建馆,龙延村党委将便民服务,“红色星期六”志愿活动搞得风声水起,只要居民点单,村党委就能送上义剪义诊、肩颈按摩、法律咨询等各类暖心盛宴;“一周一议”的居民议事会上,群众就燃气改造、柏油路铺设、健身步道施工等问题展开“七嘴八舌”式讨论,贡献“金点子”;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村委喊你看电影”活动已连续开展n次,《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红色电影轮番上演、备受追捧,党的先进思想逐步在村民中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红色铸魂,红色凝心,红色聚情。龙延党建馆的建成凝聚了村民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心血。建成后,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活动举办广受欢迎,党员群众精气神为之一振。龙延村党委徐书记承诺,“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结合党委日常工作不同条线内容,努力书写红色龙延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龙延村党建馆不仅有红色故事,有先进模范的村民榜,还有图书馆、书屋、红色剧本杀等玲珑滿目的小布局。格调不是很大,但我看到了文明在此潜移默化转化成的一种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党建馆内居然还有书法展,龙延村民的书法不可小觑,都是拿得出的大师作品呵!</p> <p class="ql-block">一条清澈见底的龙延河蜿蜒而下,两岸绿树成荫。春阳下,曾经在此生活过的朱青青夫妇已找不到原来的村落,宁静祥和的江南水墨图让人恍若隔世。</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龙延村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村庄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夜间亮化、污水管网接管等七大工程,期待并祝贺龙延村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将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有34个自然村,52个村民组,共计5千多人的龙延村,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概念,它承载着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对宁静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对拆迁后新生活的美好期待。漫步其间,让人得以找回内心的平和与纯真。这里的每一座桥、每一条巷、每一棵树、每一条路,乃至每一座楼,都在以静默的方式诉说着龙延村的过往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延村赞》 </p><p class="ql-block">西溪淀水汇沙滩,英才辈出谱新篇。 </p><p class="ql-block">龙起锡西歌未尽,永延红色续华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