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汉牡丹园游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下旬,时值汉牡丹盛开,恰逢周日,携夫人驱车同游,享受了一个与富贵相伴、与诗画相融、与历史相接的美好周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牡丹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是一处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汉牡丹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相传,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曾藏身于破壁残垣的弥陀寺(现汉牡丹园)。追兵到来时,牡丹舒枝展叶,护住了刘秀,使他躲过了此劫。刘秀称帝后,为答谢牡丹的救命之恩,题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由此得名。核心植株早于洛阳牡丹500多年,早于菏泽牡丹1400多年,堪称华夏一绝。近些年,当地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汉牡丹园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占地面积680亩,园内囊括了洛阳、菏泽、安徽、甘肃以及日、美、法等国内外牡丹、芍药珍品全部的九大色系上千个品种,堪称世界牡丹花的总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牡丹,这被誉为“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以其无与伦比的美丽,诠释着富贵与华贵的真谛。 汉牡丹同株异花,花开时节,单株汉牡丹以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等多种形态而独居群芳之首。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宛如精致的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黄的赛金,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们或含苞待放,娇羞地低垂着头,宛如待嫁的新娘;或傲然盛开,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姿,宛如高傲的贵妇。在这片花海中,富贵之花的争奇斗艳,让百花争春的景象更增添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规格,仿佛是天地间最奢华的盛宴,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然而,汉牡丹的魅力远不止于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牡丹花恋故土,仙子气节,家国情怀。汉牡丹在近2千年的生命长河中,也曾经枯萎,却在多年后神奇的重生,历经风雨洗礼,始终坚韧地生长,传承着大汉中兴的文化,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汉牡丹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异地不活,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圣。1937年日军企图将汉牡丹移往日本,但花终不受,竟抱枝枯死。在这片土地上,汉牡丹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家国情怀的寄托。汉牡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观赏汉牡丹仿佛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神圣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牡丹有着神奇的预示性。花开知国事,当地百姓盛传国兴国衰、年丰年欠,均可从汉牡丹的色泽变化、生长态势中得以预知。1976 年,那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悲痛欲绝的年份,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相继去世,那一年的汉牡丹开了三朵白花,仿佛是上天的暗示,为那些伟大的灵魂送行。据传,历史上武则天驾崩的那一年也曾开了白花。围绕汉牡丹两千年的文化历程,有着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一神奇的现象和传奇的历史故事,传递着某种神秘的信息,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敬畏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汉牡丹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鸣,恍如置身仙境。满园的牡丹竞相绽放,用绚丽的色彩和馥郁的芬芳,编织出一幅绝世的画卷,身在其中,心灵迷醉。我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赏牡丹了,每次都有更深刻的感悟!我想,明年还会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