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蔚县古堡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集中的古堡群落,被誉为“河北省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上苏庄,位于河北省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现有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000余人,耕地面积约6700多亩。她是宋家庄镇辖区中最为古老,且民风淳朴、民俗独特的一个较大村堡。据有关专家考察,远在新石器时代上苏庄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后根据村民建房挖窖时出土的石磨、灶台、盆碗、钱币等物进一步证实,北魏时期上苏庄村已经是蔚县境内一个人丁兴旺、生活富庶的村庄了。但是之前村址不在现在的庄堡之上,而在村西的西洼之处,村名也不叫上苏庄,则叫“底村”。那时候的“底村”,在东南山峦草本茂密、鸟兽成群的原始森林的掩映下,仰承北口峪和水峪两大峪口的两股山泉溪流的滋润,人们每年都能丰衣足食,乐享太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草木疏了,山泉浑了。山洪的屡屡爆发,时时威胁着“底村”从们的居住安全。于是,他们请来风水先生在村东高处选了新的村址,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建起庄堡,取名“上苏庄”,“上”与原来的“底”相对,取“上走”之意,“苏”取万物复苏之意,希望新的庄堡能为全村人再造辉煌。上苏庄的建立,至今已有450多年,堡墙、堡门和堡内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俯视上苏庄古堡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的镛锣模样(用木框做架,界成若干方格,方格内挂有小铜锣)。东西南北交错的街道是镛锣的框架,一幢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象一只只镛锣挂于框架之上。所能,上苏庄堡也叫“镛锣堡”。堡内明代四合院建有44所,清代四合院建有22所。这些四合院除了都有明清两代民居建筑风格处,独特的是每个四合院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有的是连环院,有的是里外院,有的设有过厅,有的建有前廊,有的青砖灰瓦朴实无华,有的雕梁画栋雄宏,这在明清时代普通居民建筑中是很少见的设置,很有保护价值。</p><p class="ql-block">虽然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上苏庄古堡中这些“镛锣”般布局的四合院大部分还保存较好,而今仍有人家在里面安居生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北蔚县~水西古堡</p><p class="ql-block">这里最初由西小堡发展而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外迁先后建立了水西堡和水东堡,形成了呈品字形结构的连环堡,被人们称为水润子三堡;</p><p class="ql-block">这里以独特的“穿心堡”结构而闻名,南北两座堡门矗立在一条直线上,遥相呼应,形成了蔚县独特的建筑风格;这里不仅是一座防御性建筑,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就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的水西古堡。</p><p class="ql-block">水西古堡又称为水润子三堡,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古堡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40余亩;南北走向为一条大街,东西走向有三条对巷,巷内宅院划分为整齐的六片居民区,共有砖瓦结构古宅</p><p class="ql-block">38处,过庭院落3处,每处3个院落相通,建筑风格独特,设计精巧。</p><p class="ql-block">古堡内的文昌阁和观音殿供奉神佛,祈求文化昌盛和神灵庇佑;此外还存有古民居、历史碑记和壁画,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变迁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卜北堡玉泉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南的一条古官道之北的一块台地上,占地面积约7475平方米,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四年(1439年),明代大太监王振建卜北堡玉泉寺。2012年,卜北堡玉泉寺被发现。卜北堡玉泉寺属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依次为钟鼓楼、阎王殿、禅院。天王殿后的大雄宝殿为前出抱厦的庑殿顶建筑——这是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屋顶建筑样式,等级超越民间小庙。玉泉寺的东跨院是龙王庙。卜北堡玉泉寺大雄宝殿,庑殿布瓦顶,是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屋顶建筑样式,殿内的山墙彩绘大水陆壁画数组,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和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卜北堡玉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目前玉泉寺还在修缮中,并末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