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3日这一天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武汉马拉松比赛的日子。为在“家门口”的大规模比赛拍摄,我也是做好了充分准备和下定了坚定的决心——早起,早赶路,早就位,不要再被封闭在管制区外。</p><p class="ql-block"> 我们计划选择的是距离起跑点约11公里的黄鹤楼下。我4:45起床,5:30出发,披星戴月,在路灯的普照下,驶入孝汉大道,绕三环线,跨鹦鹉洲大桥来到武昌区,沿临江大道进入武珞路最终到达首义广场,停稳车后6:50,与7:00该段道路封闭做了一个完美的交接。接着便是寻找赛道确定拍摄点。然,到达黄鹤楼下赛道即:黄鹤楼东路段,道路两旁“戒备深严”,由于本次比赛我所在的爱云动摄影平台不是官方平台,没有工作证,设置的拍摄点不允许进入,在远离赛道的安全区跟热情非凡的武汉观众为伍。真为武汉人民的英雄精神震撼到:黄鹤楼东路两旁挤满了前来助威呐喊的人们,鼓乐齐鸣,震耳欲聋不说,护栏两旁占满了4点钟就来占位置的团队,他们当仁不让,愣是不让我这具备专业行头可<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缝插针</span>的摄影师有立足之地。发令枪响过后,仰望一波又一波的队员从我面前观众头顶闪过,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没有遮挡视线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开赛半个小时之后,老公在另一个位置Call 我:有一跻身之处,拍不到黄鹤楼,可愿意否?看这情景,还有啥选择,能拍个跑步的选手就行啦!找到老公埋伏的位置,不顾护栏挂满“荆棘”高过肩,伏挂在上面忘我的一阵“拍!拍!拍!”把这个“据点”能扫射到的各方位、各角度,跑者呈现的各种状态囊括一番。</p><p class="ql-block"> 很不甘心这个地点拍不到黄鹤楼,继续向东行走寻找拍摄点,在开枪后约一小时之后,终于有一个可以拍到黄鹤楼的位置空出来了,赶紧填补上。此刻,还在此路段奔跑的选手应该是收尾的队员了!好在,给他们配上了理想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大约9:00左右,在赛道跑的队员已近尾声,我们驱车跟着车流在拥堵之中缓缓而行,直到驶上武汉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很久没有在长江大桥上行驶了!这个很久应该是7,8年之久,或者就是2014年,鹦鹉洲大桥通车之后的10年吧,从孝感到武汉,我们更多的是去汉口,偶尔去武昌也是尽量规避走大桥(一桥)和二桥构成的城市中心内环线。因公去武昌办事乘公交,也会因此桥道路拥堵,车辆拥挤无暇光顾桥梁,没有观看到大桥的记忆。今日作为马拉松赛道的大桥刚刚被解封,桥上车流人流不多,着实显露出了大桥的整体面目,清晰展现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英姿!缓缓行驶在桥面上,看着大桥的雕花护栏、桥头堡在眼前掠过,远处薄雾弥漫,江岸山形蜿蜒,江面油轮徐徐,此刻,下起了小雨,桥上行人在小雨微风里淡然徒步,嘿……!此时此景怎么就跟那年的此时此刻——1975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忘记具体日子了)一摸一样呢!</p> <p class="ql-block">那年,我和另一位女同学被选送与本企业文艺骨派往武汉军区文工团舞蹈培训学习半年。这天是周日,两位大哥哥(一起来学习舞蹈和乐器职工)带我们两个小家伙,先乘军区文工团的通勤车(解放牌无敞篷大卡车哦!)到大东门下车,然后来到长江大桥武昌段桥头堡(这一段是步行还是乘公汽记不得了,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步行),开始大哥哥为我们描绘的横跨长江大桥的壮举(他们是去完成厂里同事的委托到汉阳钟家村家里转送物品)。那么起始点就是这个桥头堡,起初我们徜徉在万里长江第一桥上,而且赋予我们的是横跨,心中是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抚摸雕花栏杆,凝视桥头堡,俯瞰江水油轮,瞭望两岸龟蛇山景,煞是兴奋。后半程,中途下雨,衣服被淋湿,疲累使得兴致缺缺,两位哥哥各自脱下自己的外套(工作服)分别套在我们身上,那时候的我们12岁,大哥哥们20岁,我们穿上他们的衣服形象可想而知……,偶尔扭头看到跟在我们后面的两个“大兵”——他们做端枪架势对准我们正狡黠的笑着,这游戏不言而喻呀!两个不成熟的“家长”也是不容易,他们低估了这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长度(那个年代,信息,知识的获得跟当下是无法比的),步行1670米桥的全长,还不算上桥之前和下桥之后的行程,对于只有12岁的少年是有些超负荷了,他们一路给我们打气,逗我们开心,让我们笑起来。其实,下了桥,连问带走好一阵子,才找到同事家,他们也累的够呛。好在,同事家人,很感激,给做了顿很丰盛的午餐(其实,记得早就过了午餐时间了,别人重新采购,专门为我们做的一餐,在那个年代实属不易呀!)。虽然一身疲倦的踏入目的地,但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和爱护(主妇在他们不宽敞的家里还照顾我们两个小家伙躺了一会),一切都觉得值了。那疲惫,那屋舍,那顿饭,那味道即模糊又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这一切都已经过去整整50年啦!若不是这次拍马拉松,不是再次浏览到长江大桥,这段记忆或许还沉睡在时光里。如今想想,还有许多曾经的往事,那些激情,那些疲惫、那些善意、那些见识,那些成长过程,那些被大桥串联起的岁月,早就在心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就像武汉这座城,永远热气腾腾,永远让人怀念。</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 于家静养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遗憾,那个年代没有想过,也没有条件拍下这一幕,想借助当下的AI 技术,还原一下那时的情景,我尽力描述那个年代武汉长江大桥的景象,气候,衣着……,并附上那些日子拍下的纪念照做参考,赋予豆包,即梦,Deepseek 等Ai 反复制作,最终挑选出这几张离谱的不算太远的图片,弥补这段画面的缺失。(期待Ai的 智力,能力快些增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