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画唱女书,才叫“君子女”!

此时此夜难为情

<p class="ql-block">很多人知道江永女书,源于百合电影《雪花秘扇》和谭盾的交响曲《女书》。有幸去过江永女书园,也看了“窗内的女书”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书起源于湖南永州,是世界上唯一一套由女性创作和使用的书写文字,是一种音节“表音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女书天上流泪的星星。我更喜欢女书是水,流走心中忧;女人是河,淌出心中梦;女人是海,荡尽心里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江永女性不可以读书识字,还有结交姊妹“老同”的习俗,于是在当地方言基础上发明了女书,也是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书作为姊妹妯娌之间交流的通讯方式,被誉为追逐阳光的“眼泪之书”,女性的圣经。能唱能写能画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君子女”,也是有威望的“歌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书是一种说唱文学,具有独特的女性美,常在歌堂传习。除了家传,阳焕宜则花钱拜师,“四百文一首歌”,或去娘娘庙花钱买书,最早的神台女书,用丝线绣在绸子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书活动在当地被称作“读纸、唱扇、唱帕”。歌堂文化是女书的温床,从纸书、扇书、帕书,太平天国还出了女书铜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慈珠将女书喻为“落泪的星子”。在江永方言中,“星子”既指星辰,亦暗含“未亡之灵”的隐喻。这份密语是独属于女性的精神王国,依托于纸书扇巾,投射着当地女性的生活图景,是她们面对男权社会无声而锋利的武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四月初八,本来是男人们的"斗牛节",女人则在家欢聚“打平伙"”,一起聚餐。如今成了专门的女儿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六七月的吹凉节、尝新节等,也是姊妹们聚会的节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精美的三朝书,是姑娘出嫁后第三天最珍贵的礼物。女书还被用来祭神、记事、通信、结拜姐妹、贺三朝、殉葬。由于焚化殉葬,许多作品没有留传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书字形优美,似蚊脚似蒙古文。书写方式,由右至左。有趣的是女书谜语,比如“身坐南京位,脚踩北京城,手拿苏州斧,两眼看长沙。”谜底是织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份女书作品,都延续着女性的生命和力量,承托着从时间那头走来的光彩。如果生活有解药,那一定是基于生命共同体的看见和连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