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逐梦前行

李君記调味品厂家!

<p class="ql-block">创业路上的逐梦前行</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 80 后,来自重庆奉节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儿时的家乡,贫穷而宁静,方便面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16 岁那年,我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姐姐姐夫踏上了前往江苏江阴市华士镇的打工之旅。在那艘轮船上,统一排骨方便面成了旅途中的美味,每天都能吃到,让我满心欢喜。我们坐在船仓,睡在棕垫上,发动机“轰轰轰”的声音伴随着整个旅程。发动机上的小部件齐刷刷地上下跳动,仿佛是命运的鼓点。我通过底仓的楼梯来到夹板上,长江水奔腾不息,浪花翻涌,让人几乎站不稳。江面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江水浑浊如泥。不过,国家提倡退耕还林后,去年我再次路过,江水已变得清澈,江面干净整洁,只是那些曾经如楼房般高大、有着舞厅歌厅餐厅的大邮轮,像东方红 101、江瀚、江渝都不见了踪影。刚到江阴,因为年龄小办不了身份证,我只能去工地上搬砖。每天,包工头发一双白色棉线手套,可不到一个小时,十个手指就全从手套里冒了出来。翻面继续用,手指常常鲜血直流。在工地上帮本地居民加楼层,没有吊机,红砖、砂浆全靠撮箕从又窄又陡的楼梯间往上挑。扁担前面一头翘到天上,后面的撮箕碰到脚跟,一趟又一趟,累得我晚上睡在合租出租屋的阁楼上,早上爬都爬不起来,上厕所都蹲不下去。从最初的十元一天,到第二年最高涨到 25 元一天,成为熟练勤快的老手后,小包工头想留我继续干,但满十八岁能办身份证的我,还是选择进厂。进厂后,每月三百元的杂工生活开始了。在气门芯工厂,我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没有设备机械不会操作,就自己琢磨着修,道具自己磨。三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无所不能。然而,一次因道具退位深度浅了几丝导致产品退货,和老板发生争执后,我放弃了这份工作。此后,我开启了学厨师的生涯。和同乡一起到南通技术新东方厨师学校学习做菜。做了几年厨师后,内心的欲望促使我再次改变,我又拜师学开挖掘机。在寒冷的冬天,师傅偷偷把钥匙给我,让我提前去山头打黄油、热发动机,在老板没来时悄悄练习。一台近百万的日立进口挖机,每小时燃油 80 元,老板不允许师傅带徒弟,可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在山头挖了一个月土方后,熟练掌握了挖机操作。后来在砖厂开破挖机,没有空调和收音机,但这一年让我领悟到很多挖机技巧,三年多时间还带了三个以上徒弟。07 年,我来到湖南常德,开启了创业之路。租了文理学院一间 28 平米的小店,经营重庆过桥米线、汤圆、水饺、米粉等小吃。但生意并不好做,一年两万四的房租,学生放假就没生意,一年只能做九个月,根本不赚钱。后来尝试做炒菜,再后来扩大到四间门面做火锅店,这一做就是八年。到 16 年,和朋友一拍即合,来到德山经开区做调味品工厂。创业初期,一个客户都没有,从只能生产酱制品,到如今可以生产蔬菜制品、水产品、酱卤肉制品、代用茶制品等六大类,涉及几十个上百个单品。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回顾我的创业历程,从打工时的艰苦岁月,到一次次转行学习新技能,再到踏上创业的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在工地上搬砖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坚韧;在工厂里钻研技术,培养了我的钻研精神;学习厨师和开挖掘机,拓宽了我的技能领域;而一次次的创业尝试,更是让我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创业真的不容易,需要一直坚持。就像在寒冷冬天里学开挖掘机,哪怕只有短暂的练习时间,也要抓住机会努力掌握。做小吃生意不赚钱,但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调整方向。做调味品工厂,从一无所有到如今品类丰富,靠的也是坚持。每一次的困难都是一次考验,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长的阶梯。如果屏幕前的人也想做食品调味品行业,欢迎相互交流、学习。我相信,只要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在创业的道路上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