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这一被誉为“人间天河”的伟大工程,是林州人民在1960年为战胜千年旱魔而奋战的结晶。历经十年艰辛,他们勇往直前,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总长1526.5千米的人工河流。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作为林州市的一张名片,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成为了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您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您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山美景的“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东与安阳县毗邻,南临洪河灌区,北以漳河为界,总面积24.16平方千米。林县在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今林州市)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甚至干旱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11月,毛泽东主席的专列开到了新乡火车站,他与地、县委的领导同志展开座谈。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决定该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并将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的奋战,1965年4月红旗渠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被强烈侵蚀,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由于地壳变动作用,红旗渠地貌类型复杂,为嶂石岩地貌。主要由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多层地层重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而且红旗渠又位于华北地震带内,地质结构为垂直岩石层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州人民用超乎寻常的坚强毅力,共削平了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沿渠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1515万立方米,用工超过4000多万个。此外,还建设了400多个水库和池塘,以及80多个中小型水电站。全长1526.5千米长的大渠像天河般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其干渠高4.3米,宽8米。红旗渠建成后,林州多个乡镇410个行政村受益,67万人口和3.7万家禽家畜饮水,都有了可靠的保证。54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地灌溉,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自此终结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旧时的红旗渠,所在的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恶劣。在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花植树,并进行了造林工程,发展出立体绿色景观的生态林。以经济树木打底,用材树木做中间层,松柏类树木做最高层。红旗渠的建立使林州市可以建造核桃、柿子、山楂等经济作物,利用红旗渠水库和水塘还养殖了水产和鸭鹅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现灌区内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千米;支渠51条,总长524.1千米;斗渠290条,总长697.3千米;农渠4281条,总长2488千米;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配套的大型体系,建筑构造主要有河坝、隧洞、渡槽、渡桥等。目前红旗渠内有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上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千米,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千米,还建了不少水电站和提水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景区布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分水苑景区位于红旗渠游客中心西北部,由分水苑牌楼、千军码战太行浮雕、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组成;青年洞景区位于分水苑景区的西北部,内有虎口崖、凌云亭、一线天等多个景点;络丝潭景区位于青年洞景区的西部。主要景点有小三峡、神龟洞和豫冀索桥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分水苑景区:距市区19千米,为一处园林式景区,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一、二、三条干渠的地方,也是红旗渠纪念馆的所在地。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也被称为“分水岭”。分水苑景区内有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青年洞景区:位置处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中最艰巨的地段。青年洞景区内景点众多,如虎口崖、神工铺、凌云亭、一线天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络丝潭景区:是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区之一,位于红旗渠青年洞西约1千米的牛岭山东垴村下方,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络丝潭、豫冀索桥、络丝潭碑、望潭亭、神龟洞等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不仅是新中国奇迹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和毅力的结晶。站在这里,您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人工天河”。沿着红旗渠边漫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它不仅带来了水源,更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滋养了一方水土和人民。它是中华民族的的骄傲之源,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行。它的故事、它的精神,将永远传递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河一甲子,山河焕新颜,60年间,红旗渠累计引水130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60亿立方米,浇灌农田4700余万亩次,促进粮食增产40亿公斤。“人工天河”带来的这一渠清水,还将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州人民多壮志,敢教天河落太行,血肉长城万年长。当今真实版的愚公移山,感天动地;国人典范,精神永驻,可歌可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