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之国日本行(上)

致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本素有“樱花之国”的美誉,樱花不仅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年春天,如云似雪的樱花竞相绽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这场转瞬即逝的浪漫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四月十一日清晨,我与振络、德发两家相约同行,于8:10跟随旅行团从郑州新郑机场启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东京时间11:35,航班平稳降落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我们为期一周的本州岛春日之旅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由三十九名游客和领队超超组成的团队,在完成入境手续后,与地接导游顺利汇合。登上游览大巴时已过正午,这位导游自称“琳桑”,用带着吴语腔调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她是浙江人,二〇〇三年赴日留学取名吉川琳,现在获得居住权定居于此。我透过车窗望着逐渐远去的东京都市圈,大巴沿着东名高速公路向南疾驰,暮色渐浓时,我们终于抵达静冈县滨松市的“堀江之庄”温泉酒店。</p><p class="ql-block">琳桑在车上曾提醒:“日本酒店大多以小巧著称,都市客房往往连行李箱都难以展开。”但这座小镇上的温泉旅馆却给了我们惊喜:二十多平米大小的房间配有干湿分离的卫浴,临窗的茶席铺着藤编座垫,榉木地板上的榻榻米散发着蔺草清香。虽然对年长者而言,从地铺起身需费些周折,但在一楼泡一泡温泉彻底消解了这份顾虑。当身子浸入氤氲的汤池,首日旅途的疲惫便随着升腾的热气渐渐消散。</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趟行程安排得比较宽松,每天早上八点集合,八点十五分出发。但十二日那天大家兴致颇高,六点多就起床了。洗漱用餐后,我们决定到酒店周边散散步。</p><p class="ql-block">酒店不远处是一片宁静的海湾,街区道路虽狭窄却异常整洁,连砖缝间都难觅杂草的踪影,清晨的街道上行人寥寥。琳桑向我们解释道:“‘各扫门前雪’是日本人的传统,每家都会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的卫生,连一根杂草都不放过。”街道两旁多是典型的日式“一户建”——传统的两层独户住宅,开间精巧,层高适度,处处体现着日式建筑的细腻。在日本,土地属于私有财产,需要先购置地块才能建房,这些房产可以世代相传。能拥有这样的独栋住宅,相当于中国的别墅,通常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p><p class="ql-block">最令人沉醉的是沿途的庭院景观。日本人酷爱园艺,几乎每家院落都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正当我们漫步时,突然发现一户人家的花圃里竟种着几畦蔬菜,在满街的花草中显得格外醒目。大家不禁笑谈:“莫非这里住着位中国大妈?”</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一处宁静的海湾。清晨的旭日正缓缓升起,将蔚蓝的天空染成金红色,海风裹挟着咸鲜的气息轻柔拂面。我深深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环海湾修建了完善的健身步道,三三两两的晨练者或慢跑或骑行。一位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骑着公路车从我们身边掠过,车轮在阳光下闪着银光。</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近集合时间,我们沿着来时的海滨小道返回酒店。在店门前,大家以精致的日式庭院为背景合影留念。回到房间收拾行李时,我最后检查了一遍是否有物品遗漏,确认无误后拉上旅行箱,准备开启期待已久的京都之旅。</p><p class="ql-block">日本人对待细节的专注令人叹服。虽然这只是家规模不大的酒店,但当我们登上旅游大巴时,值班经理带着一名员工早已在门口等候。他们拉开一条精心准备的中文横幅,上面写着“再见、谢谢,欢迎再来”的字样,两人一直挥手致意,直到我们的车辆转弯消失在街角,这场温馨的送别仪式才告结束。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精神,让临别的春日清晨更添暖意。</p> <p class="ql-block">日本京都,古称平安京,坐落于大阪都市圈核心地带,是日本三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千年古都自公元七九四年桓武天皇迁都至一八六八年东京奠都期间,始终作为日本政治中心与天皇居所而存在。作为日本文化的精神原乡,京都不仅是传统美学的发源地,更是国家文化象征的集中体现,城内遍布的历史遗迹中有十七处古迹于一九九四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整座城市依照王朝时代传承的日式美学理念营建,无论是错落分布的神社佛阁、枯山水庭院,还是传世绘画、传统祭典与精妙的京料理,无不彰显着这座“千年古都”的独特风韵。</p><p class="ql-block">经过三小时车程,我们抵达了京都著名的伏见稻荷大社。这座始建于八世纪的神社主祭宇迦之御魂神等稻荷神祇,作为庇佑五谷丰登、商运亨通、出行平安的农业与商业之神,这里终年香火鼎盛。入口处矗立着一五八九年丰臣秀吉敬献的朱漆大鸟居,其后依次分布着本殿等建筑群。神社境内随处可见狐狸石像——这些被视作稻荷神使的灵兽,其造型的绘马成为此地最具特色的信仰符号。</p> <p class="ql-block">“鸟居”是日本神社的标志性建筑,其形制与中国的牌坊相似。主体结构由两根立柱、顶部的笠木与岛木,以及连接立柱的贯三部分组成。部分鸟居还设有附属构件:额束为贯与笠木间的矩形匾额,铭刻神社名称;楔子嵌于贯与立柱的接合处以增强稳固性;龟腹则是柱础的石制基座,起到固定作用。</p><p class="ql-block">京都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尤为壮观——上万座朱红色鸟居沿山势绵延数公里,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最终延伸至稻荷山顶。这种视觉冲击令所有到访者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随琳桑在神社入口确认集合时间后,我们便随人潮向山顶进发。途经庭院时,数株盛放的樱树格外夺目,较之路旁所见更为绚烂,不由得驻足细赏。妻子与老周在花树下留影时,我注意到那些层层叠叠的鸟居:每根柱体都镌刻着“纳奉”字样,另一侧则记录着捐赠者的祈愿与姓名。这让我想起故乡的功德牌坊,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期许。</p> <p class="ql-block">走到半山腰时,孩子们突然发来视频通话。简单问候几句后,他们便说起郑州正遭遇狂风天气,担心地询问我们的情况。我笑着安慰他们:“日本这边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最高气温二十度左右,出门只需加件外套就好,不用担心。”出发前我们虽然查过天气预报,知道郑州会有大风,但没想到会如此猛烈。上网一查才发现,郑州等多地阵风竟超过了十一级,这恐怕是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更惊人的是,全国因此取消了三千多架次航班。想到这里不禁庆幸我们提前一天抵达日本,否则行程必定会被耽误。</p><p class="ql-block">游玩尽兴后,我们选择另一条小路下山。沿途两侧排列着许多灯笼状的石刻,上面刻着供奉者的心愿和姓名,想来与国内佛教寺庙的供灯习俗异曲同工。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狐狸造型的石雕和一对威严的石狮子。绕过石雕群,只见虔诚的香客正在上香祈愿,还有艺伎在台上进行着舒缓的表演。我们对这些兴趣不大,稍作停留便返回集合点,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金阁寺。</p> <p class="ql-block">金阁寺又名鹿苑寺,坐落于日本京都市北区,是临济宗相国寺派的重要寺院。这座闻名遐迩的寺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座内外皆饰以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金阁。金碧辉煌的楼阁倒映在镜湖池中,与周围的松柏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事实上,不仅舍利殿本身,整座寺院都因其金光灿灿的外观而被世人亲切地称作“金阁寺”。“鹿苑寺”这一雅称,则源自其创立者——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p><p class="ql-block">这座承载着室町时代北山文化精髓的建筑杰作,曾不幸在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那场震惊世人的纵火事件中化为灰烬。直到昭和三十年(1955年),人们才得以见证它的涅槃重生。</p><p class="ql-block">我们抵达金阁寺时,已是日影西斜的下午三点多。琳桑熟练地购好门票,引领我们穿过古朴的山门。她将大家带到一片如镜的湖水前,指着水中摇曳的金色倒影微笑道:“看,这才是拍摄金阁寺最美妙的角度。”夕阳为金阁披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水中的倒影与实物虚实相生,恍若梦境。</p> <p class="ql-block">金阁寺精巧玲珑,可供游览的区域不过是环绕寺周的镜湖池。初入山门时,但见游人摩肩接踵,几无立锥之地,想要寻个拍照的空当,总不免有行人闯入画框。待人群稍散,那匹绿绸般的湖水才显露真容,将金阁温柔环抱,锦鲤偶然跃出水面,搅碎一池鎏金倒影。</p><p class="ql-block">最令人称奇的是岸边嶙峋怪石上扎根的百年老松,虬曲的枝干在半空勾勒出遒劲的线条,苍翠的松针与金箔辉映的楼阁构成绝妙图景。仰首细观阁顶那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这不仅是日本皇室的徽记,更寄托着对世间众生的祥瑞祝愿。当落日余晖为寺顶镀上最后一层流金时,整座金阁恍若浴火重生的神鸟,我与振络赶忙捕捉这转瞬即逝的辉煌,让镜头将这份惊世之美永远定格。</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引进国内,那个机智可爱的小和尚形象瞬间风靡大江南北,“一休”成了聪明与智慧的代名词。记得当年电视机里一响起“嗝叽嗝叽一休哥”的欢快旋律,孩子们就会兴奋地围坐在荧屏前。如今亲临这座一休曾经出家的寺院,虽未能登上阁楼一探究竟,却也在湖光山色间感受到几分禅意。</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湖边小径漫步,脚下碎石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竟与记忆中动画片的配乐奇妙地重合。不知不觉间,游览已近尾声。在寺院出口处的停车场旁,一面旗标上写着“宇治抹茶”的冰淇淋门店格外引人注目。三位同行的女士早已人手一支,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一问价格,400日元(约合人民币20元)一支确实不菲,但既然来了总要尝个新鲜。接过递来的抹茶冰淇淋,浓郁的茶香在舌尖化开,微苦回甘的滋味,倒是与这座古寺的禅韵颇为相称。</p> <p class="ql-block">游玩时间将近尾声,琳桑招呼大家上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心斋桥。作为大阪著名的商业区,心斋桥旁边就是热闹非凡的美食街,颇似国内许多城市的小吃街。下午五点多抵达后,琳桑交代完集合时间和地点,大家便四散开来自由活动。</p><p class="ql-block">置身繁华的都市中心,四周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各色招牌争奇斗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将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随着暮色渐沉,晚餐时间也到了,由于没有团餐安排,我们决定自行觅食。琳桑推荐说日本的青森苹果非常可口,是按个售卖——稍小的400日元一个,稍大的500日元。我们三家买了三个苹果,花费1200日元尝鲜。</p><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一家“章鱼小丸子”店铺,650日元一份。小荣说这可是正宗地道的,于是每人一份权当晚餐。等待现烤小丸子的间隙,我们坐在店内的高脚凳上休息。透过玻璃窗,形形色色的行人川流不息。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人群,再对比我们此刻的悠闲,一种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章鱼小丸子就上桌了,每份六个,外酥里嫩,口感绝佳。饱餐后,大家准时来到集合地点——日本桥桥面等候。由于市区停车不便,需要等人齐后导游才会通知司机来接。我们到得较早,便站在桥头欣赏夜景。此时华灯初上,河面波光粼粼。一艘游船正从对面的心斋桥方向驶来,船上的游客热情地向我们挥手,我们也笑着挥手致意。不多时,旅游大巴准时抵达,载着我们驶向今晚下榻的大阪“住之江”酒店。</p> <p class="ql-block">清晨八点十五分,我们的旅行车驶向大阪市中央区。车窗外的毛毛细雨为这座千年古城蒙上一层朦胧诗意,导游琳桑的声音从车厢前方传来:“各位很有福气呢——前些日子的大雪让樱花花期推迟了一星期,现在正是观赏‘樱吹雪’的最佳时节。”她特意强调,虽然中国才是樱花原产地(全球约40种野生樱花中有33种源自中国),但将赏樱发展为独特文化的确实是日本,这段历史可追溯至平安时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当车辆抵达大阪城公园时,奇迹般地云开雾散,阳光穿透云层,为护城河畔的樱花大道镀上金边。层层叠叠的粉白花云倒映在水面上,与路边零落的单樱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正欲驻足,琳桑却神秘地眨眨眼:“天守阁的晨光更值得捕捉。”</p><p class="ql-block">这座由丰臣秀吉于一五八三年建造的城堡,既是日本战国时代终结的象征,又见证了江户时代的多次焚毁与重生。一九三一年市民捐款重建的天守阁,如今已成为公园内十三处重要文化遗产的核心。漫步在斑驳的石垣间,突然理解为何殖民时期的日本执意将樱花移植海外——这些柔美的花朵,确是最具冲击力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大家跟随琳桑的脚步进入园区,来到一潭人工湖畔。澄澈的湖面宛如明镜,将天守阁的倩影温柔揽入怀中。时空仿佛在此刻凝固,勾勒出一幅浑然天成的写意水墨画卷。正欲上前捕捉这绝美风景,却发现小小的湖边早已围满拍照的游客。待人群稍散,我赶忙举起相机,先是抓拍三位女伴凭栏远眺的倩影,又邀同团旅人为我们三组家庭定格下六张灿烂笑脸的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拍完合影照德发和小荣先到天守阁那边去了,我和振络两家趁人少各自又照了一张合影便追他们而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园内的“时代文物密藏容器 EXPO'70”球状纪念标志前。这座纪念碑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为纪念一九七〇年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的日本世界博览会,每日新闻社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于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五日联合制作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时代文物密藏容器,并将它们深埋于此地十五米之下。</p><p class="ql-block">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下,两千〇九十八件代表二十世纪文明的珍贵文化财产被精心挑选出来,运用当时最先进的保存技术,永久封存在特制的金属容器中。怀着对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幸福的美好期许,这些承载着当代文明精髓的时光胶囊将被传递给五千年后的未来人类。根据设计,后世的人们将在每个世纪之初开启上部容器,而最下方的容器则要等到公元六九七〇年才能打开。</p><p class="ql-block">站在这古今文明交汇的时空节点上,我不禁想象:当遥远的未来人类揭开这些容器时,能否真切感受到我们此刻埋藏其中的文明密码与美好祝愿?现代文明的火种将藉此跨越千年,在时间长河中延续不息。</p> <p class="ql-block">天守阁没有开放我们也上不去,得知德发先出园去了,我们几个来到天守阁前,拍了几张照片便也跟着出园欣赏樱花。</p> <p class="ql-block">终于与德发会合,我们六人重聚后沿原路折返,重返那片樱花盛放的天地。昨夜细雨无声,却为洁净的路面织就了一层天然的樱毯。微风轻拂间,枝头残樱如粉雪纷扬,此刻方悟琳桑所言深意:绚烂的满樱固然动人,但历经沧桑的古城与转瞬飘零的落樱,才是世间最绝妙的搭配。</p><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片花海之中,仿佛置身爱的国度。年轻的情侣在樱雨中追逐嬉戏,孩童们银铃般的笑声在花枝间跳跃,就连年近古稀的小荣也舒展双臂,恍若振翅欲飞。这里无疑是摄影者的天堂,各国游客争相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美景。我与振络亦不能免俗,将漫天樱雨与满心欢喜,一一封存在镜头之中。</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阪城公园后,琳桑带领大家前往一家抹茶体验馆。这家体验馆主要面向游客展示日本抹茶文化,虽然流程较为简单,但也算是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其实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魏晋时期,其传统工艺十分讲究:需采摘春季嫩叶,经蒸汽杀青后压制成饼茶保存。饮用时,先将茶饼烘焙碾磨成粉,注入沸水后用茶筅快速搅动,直至茶汤表面泛起细腻的泡沫。</p><p class="ql-block">在体验馆短暂停留后,我们乘车前往奈良。途中天气骤变,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车顶,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来回摆动,勉强扫开如注的雨水。令人称奇的是,当正午时分抵达奈良时,暴雨已转为蒙蒙细雨。我们撑开随身携带的雨伞,在烟雨朦胧中开始了春日大社的游览。神鹿公园里,隐约可见小鹿在细雨中悠闲踱步的身影,为这场雨中之旅平添了几分诗意。</p> <p class="ql-block">春日大社坐落于奈良公园内,始建于和铜二年(710年),原称春日神社,是当时掌权的藤原家族为供奉守护神而建。相传武翁槌命曾骑鹿降临,因此鹿被视为神的使者。作为日本全国春日神社的总本社,春日大社背靠春日山,这座被视为神山的山林因千年禁伐令而保存完好,形成了以槲树、米储类树木为主的原始常绿阔叶林。自九世纪起实施的禁伐政策,使这片原始林与神社完美融合,最终以“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这座神社堪称藤原氏的“家庙”,类似于中国的宗祠,是供奉神灵的圣地。数以千计的古朴石灯笼掩映在参天古木之间,营造出神秘而优雅的氛围,其间还点缀着若干鸟居。春日大社与神鹿公园相连,温顺的鹿群在园内自由漫步,常常向游客讨要鹿饼,得到食物后还会点头致谢。雨过天晴,时近正午,我们决定放弃游览神鹿公园,在此稍作休憩并用过午餐后便启程返回。</p> <p class="ql-block">因为当天行程不含午餐,游览完春日大社后,我们便在园区的餐厅用餐。餐厅提供牛肉面套餐和虾仁面套餐,每份售价1600日元。我们六个人点了三份牛肉面和三份虾仁面,虽然价格不菲,但味道确实不错。</p><p class="ql-block">用完午餐后已到集合时间。返程途中经过神鹿公园时,我们看到这里的游客和神鹿比春日大社还要多,特别是许多小朋友正在和小鹿互动玩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透过车窗匆匆欣赏这番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时许抵达名古屋郊外的高阳酒店,新干线高架桥近在咫尺,每隔几分钟就有白色子弹头列车呼啸而过。导游琳桑分发房卡时特意提醒:“这家酒店以交通便利著称,不过房间确实...比较精致。”推开房门才真正理解这个委婉说法——十多平米的空间里,行李箱只能侧立在床尾与墙壁的缝隙间。</p><p class="ql-block">用随身从家乡带来的牛肉面泡了一碗,熟悉的味道瞬间充盈整个房间。餐后与旅伴们玩了几局“双升”,笑声中不时被窗外新干线的轰鸣打断。临睡前翻阅手机相册,这两日的见闻涌上心头,遂在美篇留下小诗一首:老友扶桑结伴游,鹿苑苔深曲径幽。鎏金佛阁影浮水,满园游客人聚头。千年唐月悬古寺,万树樱霜落古舟。嗝叽嗝叽童音在,禅门何处觅一休?</p><p class="ql-block">(翌日将玩富士山,待续)</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