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里的临汾古城墙(远山的雪原创摄影作品)

远山的雪

<p class="ql-block">  临汾古城墙遗址是山西省临汾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临汾古城墙遗址主要位于临汾市尧都区,现存残段集中在西北角及周边区域。据记载,城墙范围南北长约2100米,东西宽约1900米,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城墙始建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加固,明代达到鼎盛。明洪武初年(1368年)大规模重修,景泰、正德、嘉靖等年间多次增筑,形成内外城结合的结构,周长约11里288步(5980米),高15米,外覆青砖,四门设瓮城,角楼、敌台林立。</p> <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大地震导致城墙严重损毁,后经修复。解放战争期间,东城墙被炸毁;新中国成立后,因城市扩张,大量城砖被拆用于修建房屋、道路(如解放路)。至21世纪初,仅残存西城墙800米、北城墙150米、东城墙13.8米。</p> <p class="ql-block">  城墙采用夯土外包青砖结构,基座最厚处达30米,顶部宽约10米,可并行三辆马车。护城河深二丈五尺(约8米)。</p> <p class="ql-block">  2010年起,临汾市政府启动修复工程,分两期完成西北段990米城墙(含550米和440米两段)的复原,新增阁楼、观光电梯及夜景灯光,打造为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2004年,临汾城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因开发商破坏西北角楼遗址,国家文物局介入叫停工程并责令修复。</p> <p class="ql-block">  修复后的城墙成为市民休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原始遗迹仅存残段,多数为现代复原。</p> <p class="ql-block">  临汾古称平阳,是唐尧故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城墙遗址见证了北魏至明清的军事、城建技术演变,并为研究早期晋都历史提供证据。</p> <p class="ql-block">  临汾古城墙遗址是融合军事防御、建筑艺术与历史记忆的珍贵遗产。尽管历经自然与人为破坏,其修复工程重新唤醒了城市的文化认同。</p> <p class="ql-block">  当地百姓及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流连于遗址公园,休闲娱乐之余感受着千年城墙的沧桑与新生。</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