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记实(护卫艇生活八)

军旗

<p class="ql-block">  1979年8月上旬,我艇接到一项特殊任务:与5315艇、猎潜艇640组成护送编队,接送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视察舟山各驻军岛屿,行程约两周,640艇担任指挥艇。</p><p class="ql-block"> 接到任务后,艇长和指导员立即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工作要求与目标:为确保首长安全、准时抵达各岛屿部队,机电部门需保障主副机正常运转,确保水油满仓;其他部门也各司其职,迅速投入准备工作。我们机电部门紧张有序地对所有机器设备开展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并制定应对各类故障的应急预案。与此同时,内务卫生标准大幅提升——艇长戴着白手套检查每个住舱,要求毯子叠得棱角分明,枕头摆放整齐划一,扶梯、桌椅、通风管必须一尘不染。特别是中住舱,作为首长休息的场所,更是要保持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 甲板上,能擦亮的部位被擦拭得锃亮;船舷反复冲洗,栏杆仔细打磨,各项设备也经过多轮检查。此外,官兵们的着装与举止也有了更高要求:需穿着洁净的水兵服,保持饱满的精神面貌,回答首长问话时声音洪亮;迎接首长时,站坡队列必须整齐端庄。</p><p class="ql-block"> 8月10日,我们接到通知:次日早上7点,廖汉生政委将从嵊泗码头登艇,前往花鸟岛视察。当晚,编队便驶往嵊泗列岛锚地待命。次日凌晨4点半,全体人员起床,起锚停靠嵊泗码头。7时整,廖政委一行抵达,虽然他己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迈着坚定的步代。全体官兵身着整齐军装,精神抖擞地在两舷站坡。梯口处,廖政委朗声问候“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官兵的回应声嘹亮,响彻海岛码头的清晨。</p><p class="ql-block"> 首长们登艇后前往中住舱休息。随着一声令下,主副机启动,舰艇驶离码头,向着花鸟岛进发。首日护送接待工作安全、准时,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行程中,编队陆续完成嵊山岛、枸杞岛、浪岗岛、大衢岛、岱山岛、长涂岛等岛屿的护送任务。8月18日,气象预警显示9号台风正向舟山群岛逼近,各部门迅速投入防台准备。机电部门尤为忙碌,不仅要加水充电、检查主副机部件、预检消防泵,还要备齐损管器材。当天下午,首长从长涂岛前往普陀山,一出长涂港,海面便风浪骤起,舰艇颠簸摇晃加剧。全体人员坚守岗位,有条不紊地执行任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机舱内热浪灼人,即便身着背心,大家依然汗流浃背。我和战友们密切关注仪表参数,不时用手感知进排水管温度,侧耳辨别主机运转声音。当记录工作日志时,我突然发现3号主机水温表指针从50度急剧攀升至80度,焦糊味随之传来。我本能地向指挥台发出紧急信号,不到两秒,主机转速由1350转骤降至空车。我迅速按下停机按钮,循着焦味排查,发现是冷却主机的海水泵皮带断裂,导致冷却水供应中断。若未及时停机,极可能造成主机关键部件损毁。凭借平日演练的应急预案,我们立即启用消防泵替代海水泵。狭小闷热的机舱内,三人一组默契配合,取消防水带、拆卸水管接口、安装卡口、启动消防泵……短短几分钟便完成替代工作,主机恢复运转,确保了首长准时抵达普陀山海军码头。此时,我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护送任务历时14天,编队足迹遍布嵊泗列岛、花鸟岛、嵊山岛、枸杞岛、浪岗岛、大衢岛、长涂岛、岱山岛、朱家尖、桃花岛、六横岛、普陀山等驻军岛屿。8月22日,我们顺利完成任务,返回石浦驻地。因任务完成出色,编队受到上级表彰。任务结束当晚,相关部门组织我们在普陀山观看了一场电影。</p><p class="ql-block"> 然而,刚回到石浦,新的警报又拉响——10号台风正朝浙东沿海袭来。顾不上休整,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轮防台准备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中国海军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