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树下藏欢笑 残迹墙前寄梦思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故园树下藏欢笑 残迹墙前寄梦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记忆中的老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冯世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忆中的老家,曾静卧在重峦叠嶂的巴山深处。四周绿树葱茏,枝繁叶茂,宛如上天恩赐的华盖,将老旧屋子轻轻环抱,使其享受着宠儿般的殊遇。林间鸟声婉转,还真有天籁之音的味儿,每每清风拂过,树叶沙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岁月的悠悠长河里,在大山宽厚温暖的怀抱之下,老家犹如一颗被时光尘封的明珠,散发着幽微而迷人的光芒,那光芒中满是昔日的欢笑与温情,在我心海最柔软的角落摇曳生姿,永不黯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的清晨,总是在大山那伟岸身影的庇护下,从甜美的梦境中缓缓苏醒。曙光初照,仿若一群灵动轻盈的金色精灵,在山峦间嬉戏跳跃,它们以纤细的手指,轻轻挑开那层层缭绕于山间的朦胧薄雾,宛如揭开了老家神秘而温柔的面纱。于是,那沉睡一夜的土墙木窗,便被这第一缕晨曦温柔地唤醒,惺忪地睁开了眼。半掩的柴扉,似在悄悄窥视屋内那满溢的人间烟火,那是父母忙碌的身影,是我们八个孩子的嬉笑玩闹,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家,虽物质缺乏,却似一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清泉,汩汩流淌着幸福与安宁。父母,便是那泉眼,他们用布满老茧却无比温暖有力的双手,精心呵护着我们八株稚嫩的幼苗,使之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三个男孩和五个女孩,恰如八颗闪烁的小星星,紧紧围绕在家庭这片狭小的苍穹之下,在父母爱的引力中,有条不紊地运转,绽放出各自独特的光芒。我们的欢声笑语、争吵哭闹,交织融合,谱写出一曲独一无二的山村家庭交响乐,那旋律在大山脚下的小院里久久回荡,奏响了平凡日子里的幸福乐章,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与无尽的欢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流转,兄弟姐妹八人一个个组建了自己温馨的小家庭,而年迈的父母却先后仙逝,撒手人寰,丢下了老旧的房子 ,八个骨肉同胞,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在泪眼朦胧中送走了勤劳朴素、宽厚善良、心灵依托的双亲。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的房子,从此少了父母忙碌的身影,少了一家人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只留下空荡荡的屋子,在岁月里独自沉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家门前的那片土地,无疑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一方人间乐土。成林的椿树,曾是老家最为壮丽的景致,它们如同一排排身姿挺拔的巨人,傲然屹立,年复一年,以忠诚之姿守护着这片家园。椿树的叶子,恰似一把把精致小巧的羽扇,微风拂过时,轻轻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传说,那是大山的故事,是岁月的沉淀。每至春日,椿芽仿若一群迫不及待的绿衣精灵,在春雨的润泽下,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冒出头来,嫩绿嫩绿的,散发着一种清新独特、撩人心肺的清香。父母总会带着我们,穿梭于椿树之间,眼神里满是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恩与珍视,小心翼翼地采摘这些鲜嫩的椿芽。那椿芽,经母亲巧手烹制,便变成了餐桌上那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凉拌椿芽,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那鲜美的滋味,深深烙印在舌尖,成为我对老家春天最刻骨铭心、最难以忘怀的眷恋与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樱桃树,则宛如老家的一抹温柔甜美的浅笑。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恰似一位娇羞婉约的少女,在季节的流转更迭中,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场绚烂华彩。当春风如轻纱般温柔地拂过大地,樱桃树便被悄然唤醒,它慵懒地伸展开婀娜多姿的枝条,吐出嫩绿的新芽,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它新生的喜悦。继而,满树绽放出如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朵,那花瓣轻薄如翼,细腻如丝,在微风的轻抚下,悠悠飘落,似一场纷纷扬扬的花之细雨,将大地装点得如梦似幻,宛如仙境。不久之后,樱桃开始成熟,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果实,仿若璀璨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翠绿欲滴的枝叶间,相互映衬,美得令人心醉。我们这些孩子,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樱桃成熟,内心的渴望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迫不及待地爬上树去采摘。站在树枝上,伸手轻轻摘下那娇艳欲滴的樱桃,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汁液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那美妙的滋味,仿佛是童年幸福的味道被具象化,化作了舌尖上的一抹甜蜜,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珍藏,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不会褪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枇杷树、枣树、柿子树和杏树,也各自在老家的记忆画卷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独一无二的印记。枇杷树的叶子宽大而厚实,泛着深沉浓郁的深绿色光泽,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它的一把把天然遮阳伞,为过往的行人与嬉戏的我们遮挡烈日的炙烤。枇杷果黄澄澄的,挂满了枝头,宛如一盏盏小巧玲珑的灯笼,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剥开那薄薄的果皮,露出里面金黄软糯、晶莹剔透的果肉,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如蜜般顺着喉咙缓缓流淌而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带来丝丝凉意与满足。枣树则有着坚韧不拔、朴实坚毅的性格,它的枝干粗糙而苍劲,犹如岁月镌刻的痕迹,默默无声地承受着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磨砺。秋天,枣子成熟了,红彤彤的一片,像是燃烧的火焰,在阳光下闪耀着热烈的光芒。我们会拿着长杆去打枣,枣子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头上、身上,带来微微的刺痛,却也伴随着无尽的欢笑。那满地的红枣,像是一颗颗玛瑙,我们欢笑着捡起,放入口中,感受着那甜脆的口感,心中满是收获的喜悦与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柿子树在秋日里宛如一位盛装的舞者,挂满枝头的柿子如同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高挂在天空之下,映照着老家的庭院。熟透的柿子软糯香甜,那独特的滋味是秋意的最佳诠释。杏树则在春风中早早地绽放花朵,粉白的花瓣如雪般飘落,随后结出的杏子黄澄澄的,酸甜可口,我们在树下等待杏子成熟的过程,充满了期待与憧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院子里,鸡群是一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灵。它们在角落里悠然自得地踱步,时而低头啄食,时而引吭高歌,那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为这个家增添了一份灵动与喧闹,仿佛是一首欢快的田园交响曲。猪圈里的猪,总是那副憨态可掬、无忧无虑的模样,它们或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呼噜声此起彼伏,或哼哼唧唧地拱着食槽,尽情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对生活的艰辛毫无察觉,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享受着当下的每一刻。而忠诚的大花狗,则是老家当之无愧的守护者。它时刻坚守在门口,那敏锐如鹰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异样的动静,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毫不犹豫地发出警告。狗儿的汪汪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仿佛是老家最坚实可靠的安全防线,让我们在这大山脚下的夜晚,能够安心入睡,无惧黑暗中的未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的那口清泉井,是生命的源泉,是岁月的忠实见证者,也是心灵的慰藉之所。井口不大,却幽幽清澈,井水冬暖夏凉,终年不断。井口的石壁上,爬满了青苔,那青苔像是岁月的指纹,默默地记录着时光的流转与变迁。清晨,我们会来到井边,打起一桶桶清凉的井水。那井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宛如无数颗细碎的钻石。喝上一口,甘甜凛冽,瞬间驱散了一夜的困倦与疲惫,让人心旷神怡。井边的古老小石磨,虽算不上家中的稀世珍宝,却也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家庭的温馨。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偶尔,母亲会用它来磨豆浆,我们便会围在一旁,好奇地看着黄豆在石磨间慢慢变成细腻的豆浆,那浓郁醇厚的豆香,弥漫在整个小院,成为了记忆中最温暖、最安心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儿时的我们,早早地便在生活的磨砺中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上山割龙须草和砍柴,成为了我们日常劳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沿着那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我们背着小小的背篓,手持镰刀,向着大山深处进发。山间的小路,狭窄而崎岖,两旁的杂草常常会拂过我们的小腿,带来丝丝痒意,仿佛是大自然调皮的抚摸。龙须草生长在山坡的向阳处,它们细长而坚韧,像是大地的毛发,在风中轻轻摇曳。我们弯着腰,一棵一棵地将它们割下,每割一把,心中便多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割好的龙须草被我们背回家,晾晒在院子里,待其完全干燥后,便会被整理好送去集市售卖,或拧成草绳卖出。虽然换来的钱并不多,但每一分每一毫都凝聚着我们的辛勤汗水,也可以弥补一下家里的零用,为家中添置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品,如盐、火柴、煤油等,让家庭的生活得以继续维持和运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在这大山的怀抱中劳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也时常会遭遇各种危险与挑战。有一次,我正全神贯注地割龙须草,周围的世界仿佛只剩下手中的镰刀与眼前的草丛。突然,旁边的草丛传来一阵“沙沙”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突兀与惊悚。我的心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呼吸也瞬间凝固。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只见一条色彩斑斓的蛇正蜿蜒游走,它三角形的脑袋和吐着信子的模样,让我惊恐万分,全身的血液仿佛在那一刻凝固,大脑一片空白,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还有一回,在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惊扰了一窝野蜂。刹那间,一群野蜂嗡嗡地朝我扑来,那声音犹如汹涌的潮水,震耳欲聋。我扔下柴刀,拼命地奔跑,边跑边挥舞着手臂驱赶,但还是被蛰了几下,脸上和手臂上火辣辣地疼,肿起了好几个大包。那种疼痛与恐惧,至今仍刻骨铭心。可即便如此,我们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我们深知,这是我们为家庭出点小力的方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每一次的困难与挫折,都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山里的文化生活,虽然相较于外界显得匮乏而单调,但却有着其独特的韵味与乐趣,犹如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质朴而迷人的光芒。一年之中,最令我们期待的,莫过于公社电影放映队的到来。那时候,消息总是提前几天便在村子里不胫而走,瞬间成为全村人热议的话题。我们这些孩子,更是掰着手指头,满心欢喜地盼望着那一天的早日来临,仿佛在等待一场盛大的狂欢节。当放映队终于来到村里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男女老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翻过这座山,越过那条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喜悦的笑容,仿佛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放映的场地通常选择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一块洁白如雪的幕布被高高拉起,像是一面神奇的镜子,连接着大山内外的两个世界。大家早早地便搬着小板凳,从家中赶来,围坐在幕布前,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仿佛那幕布后面隐藏着一个全新的宇宙。随着放映机那“哒哒哒”的转动声响起,光影在幕布上开始闪烁跳跃,我们瞬间便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紧张刺激的战斗片,还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亦或是诙谐幽默的喜剧片,都能让我们如痴如醉。我们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之中,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或喜或悲,或紧张或释然。那些电影里的故事,像是一扇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我们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第一次领略到了大山之外的广阔天地与精彩人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憧憬。而电影中的台词与歌曲,也成为了我们平日里口中哼唱与模仿的对象,为我们单调的山村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成为了我们童年生活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电影放映队,每年的八一和春节期间,大队组织的文艺宣传队也是我们翘首以盼的文化盛宴。我有幸成为了宣传队的骨干成员,那段经历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仿佛是生命中一段璀璨夺目的篇章。宣传队的成员都是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我们利用农闲时间,自编自演一些节目。有激昂澎湃的革命歌曲演唱,那歌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让人们心中充满力量与希望;有欢快活泼的舞蹈表演,我们用简单而质朴的动作,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每一个舞步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还有幽默风趣的小品相声,常常逗得乡亲们哈哈大笑,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与疲惫,在欢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身着简单而朴素的服装,在各个小队之间巡回演出。演出的场地通常是在小队的晒谷场上,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璀璨的灯光,照明只能依靠那自制的煤油灯。昏黄的灯光摇曳闪烁,将演员们的身影投射在土墙上,形成一片片模糊而又充满诗意的光影,仿佛是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画卷。尽管条件简陋,但演员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我们用真挚的表演,为乡亲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感动。村里的孩子们,总是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宣传队的后面,从一个小队跑到另一个小队,一场演出都不肯落下。那些节目中的歌曲与台词,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童年文化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在艰苦岁月中最珍贵的精神慰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寒暑假或学校放忙假期间,我们还会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点工分,以减轻家庭的压力。在生产队的田地里,我们跟着大人们一起劳作,除草、施肥、收割,虽然身体疲惫,但心中却有着一种踏实的满足感。我们深知,每一滴汗水,都能为家庭换来一份希望,每一份努力,都能让父母的脸上多一丝欣慰。在炎炎烈日下,我们弯着腰,挥动着锄头,与土地亲密接触,感受着大地的温度与力量。在金黄的麦浪中,我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着丰收的喜悦,那是我们与大自然共同谱写的一曲劳动之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家庭的分工里,父亲作为手艺精湛的缝纫师,更是为村民提供了诸多便利,成为了村里不可或缺的人物。那台略显陈旧的缝纫机,在父亲的操作下,“哒哒哒”地响个不停,仿佛是一首独特的生活交响曲。无论是缝补破旧的衣物,还是制作崭新的衣裳,父亲都能凭借他那双巧手和丰富的经验,让每一件衣物都焕然一新,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村民们拿着需要修补或制作的布料,满怀信任地来到家中。父亲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仔细地量尺寸、裁剪、缝制,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不仅用自己的手艺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还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赞誉,成为了邻里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他用手中的针线,缝补着生活的琐碎,也编织着邻里间的情谊,让这个大山脚下的小村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投身于乡村民办小学的教育事业,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那间简陋的教室,几张破旧的桌椅,便是我传播知识的舞台。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孩子们的期望,在这片贫瘠的教育土地上默默耕耘。七八年改革招生制度,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无数像我这样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我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这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师范学校里,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只为了能够成为一名更合格、更优秀的教师,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我已退休,岁月在我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然而,记忆中的老家,却始终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在我心中闪耀着光芒,照亮我人生的归途。可是,当我再次回到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曾经那片郁郁葱葱的椿树林,早已被砍伐殆尽,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像是大地裸露的伤口,在无声地哭泣,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变迁。枣树与枇杷树、柿子树、杏树,也在岁月的风雨中渐渐凋零枯萎,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空旷与寂寥。如今,只剩下那棵孤独的樱桃树,依旧顽强地坚守在原地,像是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地见证着老家的兴衰荣辱,它的存在成为了我对往昔记忆的唯一寄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老家的房屋,那座承载着我们无数回忆与欢笑的温馨港湾,也在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消磨下,轰然倒塌。如今,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静静地躺卧在大山脚下,断壁残垣间,杂草丛生,曾经那熟悉的轮廓已渐渐模糊,唯有那散落一地的土块与瓦砾,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昔的热闹与繁华。每当我回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心中总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惆怅与失落,仿佛心中有一块重要的地方被掏空。我缓缓地行走在这片废墟之上,轻轻抚摸着那冰冷的土块,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与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打闹,那无忧无虑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在厨房中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他们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滋润着家庭的希望;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那简单而幸福的画面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眷恋;看到了那一个个星光璀璨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仰望着星空,听父母讲述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那些故事如同一颗颗星星,镶嵌在我童年的天空;看到了自己在文艺宣传队里的激情表演,那是我青春活力的绽放;看到了在生产队劳动时的辛勤汗水,每一滴汗水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与担当;看到了在民办小学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们眼中的光芒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与责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忆中的老家,它是我生命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避风港。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梦想,记录着父母的辛勤与付出,见证着我们一家人的团结与和睦。尽管如今它已破败不堪,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它就像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虽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依然在我心中回荡,余音袅袅,永不消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记忆中的老家,将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它如同一盏明灯,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它如同一股清泉,在我心灵干涸之时,为我滋润心田;它如同一把钥匙,能随时开启我内心深处那扇通往童年与亲情的大门。我将永远珍藏这份关于老家的记忆,让它在我的生命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直至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冯世荣,网名★ 高山流水★ ,陕西汉中洋县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四十余年,一生钟爱文学,常笔耕不辍,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他的作品往往与他的工作经历和人生积淀紧密相关,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