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穷官 ‍副标题 ‍传承红色基因 延续革命血脉

闲人老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穷官"这句话,是我在一九九九年,代表父亲回老家山东荷泽安陵集参加爷爷的纪念碑揭幕仪式后,回京后播放当时录像时听到的。</p><p class="ql-block"> 在画面里,当年和爷爷一起闹革命的,后来是地委书记的李一同志正在前面讲话。一排课桌摆成的主席台后面,坐着当年和爷爷在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们。画面从主席台缓缓收回,就看到来参加的人很多,前面几排是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后面就都是村里的老乡了。这个时候,画面以外有人说了一句:"这是个穷官"。说这话的肯定不是年轻人,也不是像我父亲那个年纪的人,大概就是和我一样大,只是从老辈人那里听到了有关爷爷的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 从百度上搜索"官"的字义,是指在政府里任职的人。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老百姓称呼他们变成了干部,具体再说确切的话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干部。称呼干部比官要亲切,从身份上讲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知何时?"官"这个字又变回到老百姓口中,而且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目前已经习以为常了。于是老乡在评价爷爷时,后面用了个"官"字,我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在纪念碑上就不能这么写了,上面写的是:人民的好县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零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之后,爷爷马裕忠看不到中国的前途,就从泰山脚下的冯玉祥部队脱下军装,回到了鲁西南菏泽的安陵集——我的老家。那一年他二十一岁。</p><p class="ql-block"> 家里虽有几分地但他不会种,所以就做起了卷烟的小生意以维持家计。安陵集是一个大集。每逢集市上,除了两边的店铺以外,整条街上也都摆满了摊,十里八乡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虽然还是在战乱时期,但也是自己家里的事,在好的年景下,百姓日子过得也还安生。</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把战火烧到了中原大地。在菏泽这个连铁路都不通的地方,也来了日本兵。鬼子进城后沿街烧杀、掠夺强奸、无恶不作。据史料记载,日军仅在城内停留十天,死于日寇暴行下的军民就不下两千余人。</p><p class="ql-block"> 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在菏泽成立了抗日武装。爷爷就在这个时期参加了革命,他一九三八年入党,一九四三年任菏泽县抗日联合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他领导下的游击队,在交通线上奔袭,在青纱帐里出没;巧炸炮楼、智拔据点,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逐渐形成了菏泽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鲁西南和与之交界的河北、河南部分地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在八路军和边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发动组织老百姓开展了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 除了配合八路军粉碎日军两次大扫荡外,生产和征粮也是抗日政府的重要工作。另外,为了培养干部,党在边区建立了几所抗日中学,其中抗日第三中学开始就设在了安陵集。这时,父亲在爷爷的影响下,到抗日三中读书,参加革命入党,成为年级支部委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爷爷由于完成生产任务好,父亲也在征粮工作中表现突出,父子双双被边区政府评为劳动模范,二人骑大马、戴红花的情景,一时被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夏秋之交,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对解放区发动了大举进攻。我中原野战军和国民党军队在鲁西南的形势是针锋相对、犬牙交错,双方打了几场大仗。</p><p class="ql-block"> 解放区政府组织老百姓踊跃支前,运送弹药、护理伤员,同时大批青年报名参军,父亲就从抗日三中直接进入到解放军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在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下,菏泽曾一度失守,地主武装还乡团就借机反攻倒算,大抓革命家属。他们在安陵集抓不到奶奶,就把家里的房子一把火烧掉。</p><p class="ql-block"> 在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菏泽出现了很多英雄和烈士。我见过在拼刺刀中,消灭了十几个鬼子,被称为王二好汉的伯伯,还有就是在爷爷纪念碑旁的屋子里,安放着烈士的忠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的鲁西南, 受鬼子祸害和国民党的压榨,急待恢复耕作,人民好安居乐业。这时,爷爷被任命为安陵县县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领导搞土改、分田地,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最后成立人民公社。长期的游击斗争和辛勤的工作,爷爷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组织上为照顾爷爷,决定让他当菏泽行署疗养院院长,并开始筹建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当过爷爷通信员的蒋广平回忆录中,关于爷爷专门写有一章是“马裕忠县长带我参加革命”,里面有这么一段儿故事:</p><p class="ql-block"> 蒋广平馍做的好,在集上小有名气,机关食堂常到他的摊上买馍。有一天爷爷对他说:"小蒋,哪天你来我家一下,我有事和你谈。"他回家和爱人说:"马县长让我去他家,不知有什么事?"他爱人说:"老马叫你,那你就去,别忘了提上一篮子馍。"</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就提着篮子到了爷爷家。爷爷说:"小蒋你愿不愿意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能挣多少钱?"</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就是参加革命,不是为了挣钱。"</p><p class="ql-block"> "县长让我去,我就去。"</p><p class="ql-block"> "那你明天去报到"</p><p class="ql-block"> "好,我一定去。"</p><p class="ql-block"> 爷爷最后对他说:"你把这篮馍提回去。"蒋广平说什么也不提。爷爷从篮子里拿出两个馍说:"我留下两个,其它的你回去卖。"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钱,塞进蒋广平手里。</p><p class="ql-block"> 爷爷的身体不好,每天要吃两个鸡蛋补养,除此之外,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去接济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属,家里却不见有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六岁,父亲从长春十六军调北京前带我回老家。爷爷骑车带我去街上玩,我由于淘气把手别在了车条里,是爷爷给我弄了出来。这是我对爷爷唯一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记</p><p class="ql-block"> 爷爷在一九五九年反右运动中受到迫害,后于一九六零年反右倾运动中受迫害自缢离世。当时组织结论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p>